大片鹅卵石象征着白骨累累,绿草和常青树象征着生命力和抗争精神,生与死的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半地下的主体建筑--史料陈列厅、“万人坑”遗骨陈列室,外形分别为坟墓和棺形状。
墓地广场
雕塑《母亲》
从屋顶平台俯瞰院内广场,鹅卵石铺地,寸草不生,枯树断墙,气氛凄凉。整座广场呈纪念性墓地建筑风格。
大片鹅卵石象征着白骨累累,绿草和常青树象征着生命力和抗争精神,生与死的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半地下的主体建筑--史料陈列厅、“万人坑”遗骨陈列室,外形分别为坟墓和棺形状。
院内小道两旁,安放着中山码头、草鞋峡等17块形状各异的小型碑雕,它是全市各地所立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的缩影和集中陈列。呈断垣残壁状的围墙上镶嵌着“劫难”、“屠杀”、“祭奠”三组大型石刻浮雕,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日军杀、烧、淫、掠的累累暴行。广场西南角矗立着用花岗岩垒砌的“遇难者名单墙”和立雕--《母亲》。母亲悲愤地伸着手,仿佛要在尸骨堆中寻找失去的亲人。
(责任编辑:林斌)
编辑推荐
![]() | ![]() |
热点排行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8-11历史记忆:周恩来的外交风云
- 08-08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0-2011)
- 08-08八一专题:中国共产党大事记
- 08-05红色情人节:革命家的爱情故事
- 07-29八一建军节:欢欢喜喜红色体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