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今日话题 >

从党报的光荣传统看记者走基层

2011-09-15  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    作者:陈力丹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事业较好地继承了以往群众办报、全党办报的光荣传统,报道了很多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一些报道颇有感染力。

  我们现在的新闻传播业,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新闻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事业较好地继承了以往群众办报、全党办报的光荣传统,报道了很多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一些报道颇有感染力。

  改革开放后的我国新闻传播业,在拨乱反正、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中,通过一系列焦点、热点的报道,有力推进了改革的进程。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新媒体传播的快速和便捷使得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变得懒惰了,滋长了机关化作风,而不是按照新闻工作的特点到一线去抓新闻;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情景也不多见了,而这种情景在过去的中央媒体记者中,是常有的事情,新华社的穆青同志便是表率。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传媒记者虽然经常在一线,但依赖web2.0各种便捷的信息渠道,有时并不是真正深入实际,而是抄来抄去,不到现场,不去核实,流于表面热闹,人民群众中发生的许多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得不到挖掘。在这种情形下,中央提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是必要而及时的。

  1996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时对记者提出了打好五个“根底”的要求,其中之一是打好“群众根底”,胡锦涛同志2002年对记者提出了“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都是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出发,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有的放矢而又带根本性的要求。

  在此不妨回顾一下历史。我们现在的新闻工作传统,起源于1942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在那之前的《解放日报》,总是国际新闻上头版,忘记了报纸面对的是九成文盲的陕甘宁边区群众。毛泽东同志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报纸指导工作、联系群众和反映群众等适合边区党群信息需求的要求。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