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睦向善的社会,不从树立雷锋这个道德标杆开始,而从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感启程。
1963年,毛泽东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3月5日,被定为“雷锋日”。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这个符号被作为道德信仰在这个经历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国家中代代相传。不同的时代赋予了学习雷锋不同的含义:六十年代雷锋是全民偶像、美好事物的化身;七十年代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唱遍了神州大地;八十年代,“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成为大至新闻报道,小至小学生作文的中心语;九十年代“雷锋们”走满街头巷尾,深入敬老院、街道社区。
然而,当真正熟悉他的人老去,年轻人逐步走上社会舞台,他们是否还依然满足于光环笼罩的“雷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越来越多“雷锋是人不是神”的解读出现,雷锋这个个体生命被越来越具象化地还原在公众面前。从一个苦孩子到工人再到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雷锋经历了新中国刚成立时大多数年轻人经历的一切。虽然常被赞誉“好事做了一火车”,但他所做的好事并不惊天动地,也无非是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寄给受灾人民;在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出差时,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为老大娘背包,替列车员打扫卫生等。这些是谁都能做并且能做好的事情。现实中的雷锋爱名牌,也爱诗歌,爱照相,照相时还爱把得过的奖章别在身上。
(责任编辑:邹玉玲)
- 相关阅读:
- 03-06
- 扮雷锋作秀:不妨碍榜样的力量
- 03-05
- 女代表“旗袍秀”秀出了参政力
- 03-04
- “雷锋”回来了,赶走了孔子
- 03-03
- 大学还挨不起AV的杀伤力?
- 03-02
- 女工将剩菜带回家,算盗窃吗
- 03-01
- 天价香烟:一条5600元卖给谁
- 02-29
- 怎么样弥补性别教育的缺失?
- 02-28
- 93号汽油,你到底是什么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