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我国的基层公务员总数,就达到了430万,占公务员总数的60%以上。随后几年,公务员人数节节攀升,基层公务员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基层领导岗位有限,僧多粥少。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到了乡镇,许多主要领导年过40岁就感到提拔无望了,晋升没有了奔头,工作没有了干劲,事情一来,就少了几分热情,甚至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虽是在岗,却“名存实亡”,基本进入了“养老期”。
有的地方甚至还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组织把干部放到艰苦岗位上、放到基层去锻炼,本人以及周围的人往往会认为是组织上不信任他了。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这种不良现象的存在与干部成长的规律,是完全相悖的。
这些怪象,说到底,与基层干部的处境有关。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处在维稳、发展的一线,承受的压力较大。然而,与之不对应的却是晋升渠道过窄,工资待遇偏低。曾有这么一个段子:“现在无精打采地向我们走来的,是基层公务员方队。这是一支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比骡子还累,比蚂蚁还忙的队伍。” 段子虽然当不得真,但却折射出了基层公务员的切身难处。
解决这些难处,提高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减少基层的“养老式”干部、“走马观花”式干部,真正让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自然首先要靠思想、靠觉悟,但同时,也要靠组织、靠制度。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职务晋升之外,开辟新的晋升渠道,能破解基层干部晋升的“天花板”难题;另一方面,通过职级的变化或职级与贡献挂钩,解决待遇“一刀切”的问题,能让基层干部在职务不变的前提下,不升职也能提高待遇。正如深改组会议所指出的,“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
国欲兴其势,必先固其本。如果说执政党是一棵大树,那么基层就是这棵树的根脉。只有基层的根系扎牢了,汲取的养分充足了,执政的大树才能绿叶长青、枝繁叶茂。职务与职级并行,毫无疑问,能让基层公务员更有奔头,有利于补足基层这块“短板”,让执政大厦的“地基”更加夯实。
(责任编辑:张瑾)- 11-28
- 学生吸烟无缘奖学金是个好规定
- 11-27
- 商家贴“中国人不得进入”污辱了
- 11-26
- “毒豆芽”是桩“冤案”
- 11-25
- “螺旋藻”等功效成分的科学忽悠
- 11-24
- 孙杨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 11-14
- 对赵本山落井下石的人并不厚道
- 11-13
- “附加费”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 11-12
- 不辞长做说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