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大学怎么排名,北京大学应当说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好的大学,特别是在文科方面,到目前为止,国内所有的大学大概无出其右者。但是北京大学的一些教授们,不知是因为哗众取宠还是因为真的见解卓异,经常发一些奇谈怪论,让我等普通人就听着吃惊和可笑,与之相应的是,学校有时甚至出一些让人生疑的校纪校规,比如约谈“思想偏激”学生,建造“风水校门”等,让整个社会都为之震惊。
无论大学怎么排名,北京大学应当说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好的大学,特别是在文科方面,到目前为止,国内所有的大学大概无出其右者。但是北京大学的一些教授们,不知是因为哗众取宠还是因为真的见解卓异,经常发一些奇谈怪论,让我等普通人就听着吃惊和可笑,与之相应的是,学校有时甚至出一些让人生疑的校纪校规,比如约谈“思想偏激”学生,建造“风水校门”等,让整个社会都为之震惊。
就在今天的新闻中就有两个这样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北大教授称“北京高分考生不选北大选港大是素质问题”。
7月7日上午,北京大学为2011届本科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北大数学学院教授王诗宬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时调侃了“多名高考状元被港校录取”的新闻,他说:“考试分数多少是能力问题,选不选择上北大是素质问题。”王诗宬的调侃引来全场毕业生的笑声。
第二例子是北大教授李玲称“中国医改是奇迹,没有哪国有这成就”。
李玲说,在医改实施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过去很多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老百姓,全部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当中,人数已达到12.7亿人,占总人口的95%。这意味着,全民医保的制度框架已形成,一个覆盖人口最多、全世界最大的医保网在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建立。这是一个奇迹。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有这样的成就,不得不让国际学术界为之侧目。
我刚从美国考察回来,在美期间,我和该国同行曾就中美两国正在推进的医改做过交流。美国同行认为中国医改取得了巨大成就,充满希望,尤其是短时间内实现全民基本医保的成就令人惊叹,相比之下,美国医改则举步维艰,困境重重。据统计,美国近年来超过六成的个人破产是因为无力承担医疗开支,每年有数万人因此得不到合适的治疗而死亡。
这两位老师同为教授,但是笔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觉得他们说话真的有点“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经不起分析和推理,与一个学者应有的缜密思维相去甚远。
首先是关于第一个问题。北京四名高考优秀学生选择读港大而不是北大,就是因为“素质问题”?众所周知,这四名学生获得了港大每年16万元的奖学金,笔者猜想王教授肯定是指这四名学生看中的是这笔巨额奖金,而不是看中的是港大的学科水平,所以才得出如此的“素质论”。其实,在全世界的大学排名中,港大远在北大之前,即使在国内排名,今年浙大已排在北大之前。从学术水准这个角度,王教授要么是不知这个信息,坐井观天,要么是北大本位,“老子天下第一”,如同几十年前一样,天下贤才,皆负笈于此,才出如此论调。说他有点“上不挨天”应当不为过。
再就是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医改是为老百姓带来了一些好处,老百姓看病的问题有了一个制度性的保障。但是把它说成是奇迹,没有哪个国家有这样的成就,就有些言过其实了。中国的的医改到目前应当说还处在探索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还大面积存在,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医患关系矛盾突出,医疗保障不到位,特别是农村医保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前几年,国家有关部门曾公开承认医疗和教育改革是失败的。在世界上举世公认医疗福利制度最好的是北欧的瑞典,丹麦等国,李教授拿美国的医改与中国比,就说中国是“最好的”,这也实在太不客观。李教授如果到一些农村走一走,或者到因病致贫的家庭去走一走,大概就不会得出如此乐观的结论。李教授的话显然有些“下不着地”!
不过,笔者虽然不同意两位教授的观点,但是自己也在反省,北大的精神不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吗?这两位教授的观点是他们“思想自由”的结果。这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的确,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确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甚至是“勇敢无畏”的。但是,北京大学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思想圣地,是“民主与科学”的诞生之地。笔者感到有些不解的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我们的老师看待社会,看待问题为什么都如此乐观?换句话说,这样一个学校,我们的教授们所表达的内容为什么没有一点知识分子应有的忧患意识?没有一个社会和科学工作者的批判精神?这才是从这两位教授的言行中感到最可怕也最悲哀的地方!
写到这里,笔者又想到了现在正在网上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北大校长该不该在毕业典礼上大“大飚网络流行语”的讨论!
报道称,北大校长周其凤在致辞中不仅引用“浮云”、“伤不起”等网络语言,还借用电影主题曲歌词祝福毕业生。周其凤寄望毕业生身上有永不磨灭“北大印记”,同时也要忘记生活中的不愉快。致辞末尾,他引用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此间的少年》的主题曲:“昨日依稀又重现,你站在我面前,记忆里的少年,从未改变。”
如果单从报道本身看,的确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结合上面两个教授的言行,再反观近几年来北大出现的一些问题,包括如前所述的建造“风水校门”,约谈“思想偏激”学生,拒绝再招“特长生”,请大S到北大讲化妆课,还有北大自称是培养亿万富翁最多的高校等,我们的确可以发现,北大的人文精神的确出现了某种可怕的断层,我们在这所百年老校里,读不到多少人文的气质,看不到理想光茫的照耀,领略不到学术的的纯洁和厚重,体会为到一所百年高校应有的气象。用一个人人皆知的词来概括就是,曾经文化的北大现在变成了庸俗的北大!
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我们怎么能指望北大能培养出所谓的“大师”?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我们怎么能指望我们的老师能上天入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希望北大不再沦落?也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指望那些优秀的学子还能义无反顾地选择北大?
现在的北大,已不是原来的北大。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曾经的北大教授们的“奇谈怪论”,那是名士风度,那是学者个性,那是超然品格!而失去了精神动力和理想光茫的北大,教授们的奇谈怪论,已经沦为商贩走卒的讨价还价和村夫野老式的家长里短!
-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 | ![]() |
- 07-08
- 吕丽萍何以成了“罪人”
- 07-08
- 90后女中学生出租双乳算什么
- 07-07
- 说句心里话 小丸子的精彩语录
- 07-07
- 美国只有两样东西比中国贵
- 07-06
- “辞职面试”,这个主意有创意
- 07-06
- 于港:这次娜姐不再有个性
- 07-05
- 雨天,城市危险,勿出行
- 07-05
- 财神客栈:放松神经的古装娱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