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最近传出计划集体“打包”申遗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有关文保专家指出,十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的,有好多连文保单位都不是,属于“假古董”。有网友表示,“不反感申遗,更多担心的是申遗涨价的意图”。(11月5日《北京晨报》)
十大历史文化名楼集体“打包”申遗,本是一件好事。尽管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称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意见,还在协调中,但却引起社会广泛的微词。例如网友更多担心的是申遗涨价的意图等。
不可否认,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自然及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但是有的申遗的背后却是无度的开发,追求经济利益往往淹没了保护的主旨精神。因而,诸多申遗在发展政绩的冲动主使下,已背离其初衷,这无疑是令人最担忧之处。
拿名楼“打包”申遗来说吧,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的,黄鹤楼、滕王阁是上世纪80年代的钢筋水泥建筑,仅岳阳楼、天一阁等少数楼阁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有好多连文保单位都不是,属于“假古董”。但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是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遗产要素。这注定是失败的下场,倒是可以借助申遗的噱头而达到炒作的目的,或者为提高门票找到一个充足的借口。
应该看到,申遗是一笔叫得响的无形资产,是对外宣传招徕的品牌,这对于提升知名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可是,每次申遗成功后,申遗景区涨价几乎成了一种惯例。由此可见,对申遗保持十足热情的是门票经济的发展思维定势,这其实不是自然及文化遗产的幸事。对自然及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必须遵循其客观规律。动辄申遗,把发展的赌注放在申遗上,是极其有害的,也是非理性的。保护好自然及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一份敬畏之心,但申遗并非唯一的保护路径。
(责任编辑:陈丽惠)- 相关阅读:
-
赣南客家围屋申遗,路有多远?
- 02-05
- 血汗钱遭哄抢农民工获捐万元 称
- 02-04
- 八旬老太在公路骑牛赶路 网友称
- 02-03
- 专家称河南塌桥事故车辆所载爆竹
- 02-02
- 男友杀害女友后藏尸厕所 8年后尸
- 02-01
- 四川自贡两派出所长开警车到绵阳
- 01-31
- 15岁少女见网友疑遭轮奸 嫌犯父亲
- 01-30
- 深圳宝安司法局公款买高端手机
- 01-29
- 小偷慌不择路跳河溺亡 失主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