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苏红时评 >

帮助学生决定自己的未来

2014-09-05  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2008年以来,我一直在中国的教育界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中国教育发生的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方认识到中国教育是最大的未开发市场之一,开始在中国开办国际学校。与此同时,中国的重点公办学校也在不断尝试新的课程改革,想要给学生创造更大更舒适的学习空间。我相信,中国很快将会进入教育创新的黄金时代。
  2008年以来,我一直在中国的教育界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中国教育发生的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方认识到中国教育是最大的未开发市场之一,开始在中国开办国际学校。与此同时,中国的重点公办学校也在不断尝试新的课程改革,想要给学生创造更大更舒适的学习空间。我相信,中国很快将会进入教育创新的黄金时代。

  这些变化,是几十年来中国教育走向市场化的结果,这种市场化也将有助于解决中国的教育创新不够的问题。但是,它也会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大多数资源都被投入到精英教育上,导致普通的教育体系改善缓慢。教育公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正,因此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来解决它。

  我认为政府主要的投入应该集中在三个大方向上,最重要的是早期儿童教育,其次是创建更注重中专和大专的教育体系,第三是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系统,比如社区学院等。

  科学家们发现一个人从出生到四岁的经历,会对他(她)一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能够决定人的一生。他们发现,人成功与否与小时候的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一是家庭是否给孩子足够健康的饮食,以促进孩子身体以及大脑的健康发育。我去过很多中国山区,在那里我发现很多学生成绩不好,并不仅是因为他们学习不努力,或是教师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吃不饱饭。营养不足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也很难吸收新的知识。

  二是孩子小时候是否能在语言比较丰富的环境下长大。美国的研究发现,中产阶级的孩子在5岁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比来自相对贫困的家庭的同龄孩子要多听过一百万个词汇。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也是中产阶级的孩子在学校通常比穷人家的孩子表现更好的原因。

  三是孩子心理的稳定度和对他人的信任度。在中国农村,父母经常因为经济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跟着父母的孩子也可能需要频繁地转换生活环境。这样生活上的不稳定会对孩子的心理有所伤害,对情商也会有打击,致使孩子无法轻易交朋友,或无法信任所交到的朋友。

  如果一个孩子吃不饱饭,语言接触不够或者没有稳定的家庭生活,他很可能在学校以及之后的工作和家庭上都无法做出满意的表现。如果中国在儿童早期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就可以弥补教育上最大的不公平之一。在这方面,芬兰和俄罗斯等国家的政策是值得借鉴的。

  另一个问题是,很多农村的孩子选择在初中退学,是因为他们感到学校无法帮助自己解决生活问题。他们目睹了不少家庭借钱让孩子读大学,但毕业之后那些人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中国政府在普及大学教育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很多人并不适合上大学,目前大学培养的很多人才也不符合中国经济的需要。很多这样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还有债务压力。

  因此,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中专和大专系统的教育体系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在这方面德国是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人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不用放弃,但是可以考虑得更加长远、更加现实。为什么大学一定要18岁的时候去上?中专和大专的教育体系,能帮助很多中国学生解决就业和生活问题。在此之上再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成人教育体系,帮助他们拿到大学文凭,同时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生活水平,逐渐成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分子。我认为,中专、大专和成人教育的配合,更符合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能最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要建立这个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打破人们的偏见。现在,人们觉得学习和工作是完全分开的两件事。只要学习到大学毕业就够了,之后的岁月都属于工作。而且认为,大学本科文凭比任何在大专得到的专业知识都更有价值。如果中国还处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这个认识可能并没有问题。但中国已经进入了市场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时代。现在的社会和经济要求人们不断学习、进步、创新。我们应该建立一个能允许大部分人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系统。

  社会的稳定、活力和公平性不是在于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财富,而是在于它能不能允许人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同样,一个比较完整、合理而公平的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它是否能为学生提供不断进步的机会和空间。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学到进入市场需要的知识,从而决定自己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瑾)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