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学教子
儒学起源于东周和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并称诸子百家之一。从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了。
儒学讲求"君子之道"、"中庸思想".这种温和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蒋介石也依照儒学,慢慢从修养、文化等各个方面培养子女的君子品行,希望赢得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声誉。
"生子肖父"是每个为人父者本能的愿望,蒋介石自己也未能免俗。蒋经国幼时所受教育的模式几乎就是乃父当年的翻版,甚至连所读书目都大抵相同。江南所着的《蒋经国传》中曾说:"蒋先生当年的理想,受他自己生长时代的局限,是个典型的国粹主义者。认为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认为故纸堆里有为人治事的指南针。经国仅十岁,硬要他读《说文解字》,寄给他一部段玉裁注解的《说文》,并且指示说:'此书每日认得十字,则三年内必可读完,一生受用不尽矣。'到了第二年,又去信叮嘱他读《诗经·尔雅》。"
蒋经国本人也曾回忆说:"父亲指示我读书,最主要的是四书,尤其是《孟子》;对于《曾国藩家书》,也甚为重视。"又说:"平常我写信去问安,父亲因为事忙,有时来不及详细答复,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我细细去参阅。偶或因我报告身体有病,父亲回信就说是我没有好好地读《曾国藩家书》的缘故,因为那书里面对于如何保持健康,是说得很详尽的。父亲又常常把自己阅读过的各书交给我读,书里不但有父亲亲笔圈点、批语和心得,并且还将重要的地方用记录提示出来。"
从蒋介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用儒学教育子女的态度,让子女也能深谙儒家的中庸之道,以便在混乱的世道中如鱼得水、灵活自如,走出成功的道路。
教字诀
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是蒋介石极为关注的。由于蒋经国和蒋纬国常年不在他身边生活,所以如何远程控制他们的思想,就成为蒋介石非常重视的课题。
书信往来,从不间断
在子女的成长时期,思想和观念是每天都会发生变化的,甚至环境的变化也会深深影响到子女的想法。蒋介石一直很关心蒋经国的思想动向,时常充当一个真诚的导师,通过与蒋经国的深层次、不间断的交流来掌握他的思想动态,从而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制定可行的人生规划。
1921年,蒋经国转入奉化县锦溪学校就读。转年,他被蒋介石接到上海,先入万竹小学,后又考入浦东中学,开始接受新的正规学校教育。那时,蒋介石因为在广州"干革命",不能亲临辅导,但他并不因此而放松对经国的培养,几乎每个月都至少给蒋经国写两封家书,事无巨细,样样关心,甚至连蒋经国写去的信中偶尔出现的错别字也要评点纠正,其殷殷之情可见一斑。除了经常修书"示儿"之外,蒋介石还要求蒋经国勤于写信,他在给蒋经国的信中叮嘱:"你每星期要写一封信给我,而且要写至二三百字以上,将近来的思想、平日所做的事,以及日常阅读的心得统共写出来,一则可以通信,二则可以练习文字,实在是很有益处的,切记切记。我写给你的信,你要随时储存起来,没有功课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也自然会有进步。"1921年5月23号,蒋介石在写给蒋经国的信上说:"经儿知之:尔《说文提要》读完否?记得否?如已读完记得,可请尔先生依余正月间所开书单,顺序读去,勿求其过速……"蒋经国见过陈洁如之后半年,在上海念万竹小学时,又接到父亲的来信:"经儿知之:……你的楷字,仍不见佳,总须间日映写一二百字,以求进步。你校下学期既有英文课,你须用心学习;现在时世,不懂英文,正如哑子一样,……你每星期有工夫时候,可到商务印书馆去买些英文小说、杂志看看;亦可以增长知识并为你弟订《儿童画报》,和《儿童世界》……"1922年10月13日的信上则训示蒋经国:"……你的字还没进步,每日早起,须要学草字一百个、楷书五十个,既要学像,又要学快……"或许正是蒋介石对经国的严谨教育,才让这个平凡的农村孩童终成治理台湾宝岛的可用之才。 (责任编辑:曾丽飞)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6-20
- 叙利亚否认中俄伊叙将举行军演
- 06-14
- 菲越等四国海军拟联手对付中国南
- 06-01
- 潘基文任吴红波为联合国副秘书长
- 05-28
- 李宇春开唱大秀事业线
- 05-16
- 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停靠菲律宾
- 05-14
- 广东省军区政委称可守好黄岩岛
- 05-14
- 保健食品真能抗癌吗?
- 05-10
- 解放军空军新型战机进驻西藏
- 05-10
- 若菲佣敢开第一枪中国海军定严惩
- 05-09
- 常此摩擦中菲不动武将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