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独家揭秘 >

孙中山晚年的精神分裂(3)

2012-01-14  本文来源于腾讯历史    作者:腾讯历史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在大会开幕辞中说:"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要把国民党再来组成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稍后,具体操作这两件事的方式,则是向苏俄学习,与苏俄合作,让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们跨党进入到国民党里面来,即所谓"联俄容共".

  一是共产党垄断了中下层组织,国民党空有一个最高决策层,无法将任何决策贯彻到基层中去。比如1926年8月,广东国民党召集全省各地农运积极分子开会,其中竟有80% 是共产党员。国民党人顾孟余载1927年总结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二是共产党"包办"了国民党的党务工作。维经斯基在1926年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说:"共产党的影响太大了,很难划清两党之间的界限,几乎所有领导权都掌握在共产党人手里。我们在那里的同志问,是否应该使国民党摆脱共产党的影响,享有更多一些自由呢?"中共领导人谭平山则说,在1926年国民党二大召开前后,已有大约90%的国民党地方组织处于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的领导之下。

  这样一种结局,既是孙中山"联俄容共"之时所想象不到的,又是孙氏无原则地拿"三民主义"融合"共产主义"进而导致国民党信仰层面发生精神分裂后的必然结果;自然,更必然导致1927年的国共分裂。

(责任编辑:曾丽飞)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2 龙岩苏区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