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独家揭秘 >

“反教条主义”风波中的刘伯承(3)

2012-01-17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作者:苏红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刘伯承是新中国第一个被错误批判了的元帅,他是在授衔后第三年遭到不公正的批判的。第二位是彭德怀,他是在授衔4年后受到批判。对于彭德怀遭受批判的事我们知道得比较多,然而人们爱戴的刘伯承元帅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人们则知之甚少。其实,战功显赫、举世闻名的战将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在解放后党内第一次错误斗争反"教条主义"的无辜受害者,正直、坦诚,为人友善的共和国元帅莫名其妙地遭受了一场人生磨难,反教条主义者却成为"教条主义"者,叫人啼笑皆非。

  1957年,当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彭德怀带着工作组来到南京军事学院。

  他们在写给中央和军委的报告中说:"……在过去几年的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教条主义相当严重。最主要的表现是教学内容与我国我军当前的实际情况不大相适应。在教材和作业制定中,对于我军党委集体领导和首长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对于我军的政治工作制度照顾少,多半采用了'一长制'的精神。

  "从学院方面来说,在成立6年多之后,对于结合我国我军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仍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特别是经过1956年9月全院学习5个整风文件,学院中的许多同志已经感到有反教条主义必要之后,而院党委仍然徘徊、犹豫、拖延,未能下定决心,使党委领导在教学工作上落后于客观实际了。"

  此时的刘伯承正在上海治病。

  其实,早在1956年冬天,刘伯承就因为脑病离开了军事学院。因身体原因离开自己亲手创建的我军第一所高等军事学院,刘伯承的心情十分难过,他眼含热泪对为他送行的同志说:"看来我今后只能当个名誉院长了,身体不饶人啊。"老元帅与送行的同志一一握手告别时,大家明显地感到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人是离开了军事学院,可心却留在了那里。刘伯承时常为学院的事牵肠挂肚。国防部的报告很快送到了他的病床前,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一种不祥的预感使他陷入了沉思。

  刘伯承回忆着军事学院工作的每一幕,他想从中理出个头绪,看看自己的工作中到底有多少教条主义?是不是教条主义已经相当严重?因身体不便,不能离开医院,在那些日子里,他给学院的有关领导们写了数封信,与他们交换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他在写给在学院主持工作的陈伯钧副院长和钟期光副政委的信中,要求他们认真贯彻工作组的指示:"党委作深入研究,集体讨论,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再经过群众路线,必有成就。"军事学院党委很快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虽然大家不同意国防部报告中的主要观点,但还是作出了《关于深入开展反对教条主义的决定》,对学院中的教条主义倾向作了认真的检查。

  在北京主持军委训练总监常务工作的萧克上将对国防部的报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萧克认为,报告中对军事学院的教条主义问题估计过于严重了。他认为军事学院的教学内容与我军的实际情况只是有一些不适应而已。萧克将军还上书彭德怀,对国防部报告中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

  那时,党内军内的风气都还算好,大家可以争论,可以吵个脸红脖子粗,这在党内也是容许的。但这些肝胆相照、口直心快的将帅们万万没有想到,别有用心的人插手此事,事情变得复杂化了。

  林彪跳了出来。

  林彪很善于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说话。

  毛泽东正在关注此事,毛泽东对政权和军权一直比较关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经过了长期思考的结果,当时赫鲁晓夫解除苏联元帅朱可夫的职务和1956年匈牙利事件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荡,毛泽东不可能不对此产生警觉,他也不可能不对党内军内的各种动态极度敏感而有所考虑。

  林彪来到了毛泽东的面前,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对林彪的话还是有几分相信的。

  当年,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和朱德发生了争论,林彪就在关键时刻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这次,他感到自己该上场了,该是他出马的时候了。他又一次站到了毛泽东面前,讲了一通话。

  林彪的插手,使事情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

  刘伯承成了第一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元帅

  1958年7月10日在北京怀仁堂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反对"教条主义".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的刘伯承成了这次"反教条主义"的第一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元帅。

  军委扩大会议一开始,就宣布这次会议的开法是"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这种从未有过的新鲜事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在会议刚开始时,人们还是可以讲话的,不管认为教条主义有多少,都可以鸣放,但越开火药味越浓。明眼人都看出来了,矛头直指军事学院的院长刘伯承。

  事情既复杂又可笑,本来一贯坚持"反教条主义"的军事家竟成了"教条主义",为党为国家为军队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军事教育家竟被诬陷为里通外国。一切都黑白颠倒,一切都让人无法理解。

  开国元勋、声名显赫的大元帅被迫抱病前往北京作检讨。

  1958年7月,身患重病,发着39度高烧,眼压已达73度之高(正常眼压为20度)的刘伯承被搀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在车上,老元帅由于高烧,只能躺着,剧烈的头疼使他一夜未合眼。由于他忘我工作,日夜操劳,加之身上弹痕累累,他的健康已受到严重损害。本来为治病,他已向大会请了假,准备去上海治疗。但接军委指示,他必须到北京出席会议。

  一夜未睡的刘伯承,到北京时,惟一的一只左眼眼球通红,眼压73度,医生诊断是青光眼,不得不住进医院,一面治疗,一面准备检查材料。

  对刘伯承是否要在会上作检查的问题,毛泽东等人曾有过指示。 (责任编辑:曾丽飞)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2 龙岩苏区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