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革命事迹 >

全国唯一一个叫红军乡的地方

2011-05-27  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    作者:周鹏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因势利导,使迷信的色彩越来越淡,纪念的意义越来越浓。于是红军墓所在的碾子沟改叫了红军沟;所在的安家村改叫红军村;所在的潘家河改叫红军河;所在的丰积乡改叫红军乡。

 

 在陕南旬阳县东北部与湖北省郧西县接壤的潘家河上游有一个叫“红军乡”的地方,它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红军”名称命名的乡镇。

  1934年12月初,红25军3000余人在程子华、徐海东的率领下到达陕南,创建鄂豫陕苏区,并于12月底组建了鄂陕游击师。1935年10月,鄂陕游击师改编为红25军第74师。红74师成立后,主要活动在旬阳县东北部的潘家河一带。10月18日,红74师一部随中共陕南特委途经湖北郧西庙川乡郭家沟时,被敌一个连和伪郧西三区清乡团发现,敌遂向红军扑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红军当即翻越鄂陕交界的九龙山,进至潘家河花园沟的林家台子。

  为彻底摆脱追敌,红军决定由指导员高中宽带领特务队2班14人在此阻击敌人,以掩护陕南特委和主力部队后撤。高中宽带领2班尚班长等人迅速赶到九龙山的佛爷庙,利用有利地形向尾追而来的300余敌猛烈开火,连续打退敌人10多次疯狂进攻,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主力后撤的任务。然而,指导员高中宽和尚班长却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偷偷将两位红军烈士的遗体埋在了九龙山下的碾子沟内。

  当时的秦岭山区缺医少药,老百姓有病只有求神问鬼,禳灾医病。红军指导员高中宽出身中医世家,在寨沟村驻扎期间,他曾为当地许多穷苦百姓医好了疾病,被老百姓视为可以包治百病的神医。

  当地群众自发为高中宽和尚班长修墓,并在墓前立起一块墓碑,上面写着“红军烈士之墓”,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村民就带着香蜡纸裱前来祭祀;有人头疼脑热也跪拜在红军墓前。

  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队见老百姓把牺牲的红军战士敬若神明,大为恼火,先后3次派人前去毁墓。村民们得知情况后,把“红军烈士之墓”的墓碑换成“民国得道八路军故医官之墓”的石碑。

  有一次,国民党安康守军派人来毁墓,刚到寨沟村那天晚上,村里村民为保护墓碑,让一名中年男子装成灵魂附体,满村乱窜,逢人便说他是高中宽,谁要敢动坟上一根草,就带他去阴曹地府见阎王。村上有德高望重的老人也纷纷对前来掘坟的国民党军旅长张子非和孙绍红说,红军墓显灵了,挖红军的坟墓会大难临头。第二天,张、孙二人果然头疼欲裂。于是又有人建议他们到红军墓许愿,如果病不治自愈就不要掘坟,如果病不见好,就让他们把坟挖掉。

  据说张子非和孙绍红许完愿后头真的就不疼了,红军墓也就躲过了这一劫。后来,国民党又派来两拨人马掘坟,老百姓用同样的办法保住了红军墓。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百姓在红军墓前建起一座庙,庙里供奉的两尊神像就是身穿红军军装、头戴八角帽的红25军74师特务队指导员高中宽和2班尚班长。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因势利导,使迷信的色彩越来越淡,纪念的意义越来越浓。于是红军墓所在的碾子沟改叫了红军沟;所在的安家村改叫红军村;所在的潘家河改叫红军河;所在的丰积乡改叫红军乡,并先后在林家坪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馆、纪念塔,重修了烈士墓,征集了大量的红军标语、歌谣和遗物等。

  如今,“红军乡”这个因红军烈士墓而得名的乡镇已成为缅怀革命先辈功绩,让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体验革命年代生活的红色旅游景点和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为红军烈士扫墓、祭奠的群众达6万余人次。

 

(责任编辑:苏红网主编)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2 龙岩苏区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