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别号慈威,又作慈卫,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白侯乡渔洋坪村。7岁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
罗卓英出身农家,幼年既耕且读,7岁入私塾启蒙,后入大埔官学和大埔中学。
1918年中学毕业后北上,报考保定军校不第,次年考上该校第八期炮科,与同学陈诚结为莫逆之交。因而他后来成为陈诚派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
1922年6月毕业回到广州,先后在大埔中学任教务主任,在湖山官学任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1923年,罗卓英曾受邹鲁推荐,任湖梅军少校参谋,但旋即辞职。1925年,东征军回师广州,进行大改编,罗卓英才正式参军,并参加了讨伐刘、杨之役。第二次东征时,任第一师炮兵连连长,在惠州攻城战中指挥炮兵准确地摧毁城楼,打开缺口,使持续两天、屡攻不下的惠州城得以迅速攻破,立了战功。随后率部队由河婆入揭阳、黄岗,升炮兵副营长,参加了1926年10月歼灭孙传芳、周荫人部的战役。接着随军由闽、浙入苏。1927年,陈诚升第二十一师师长,罗卓英即归其麾下,任师参谋处长、参谋长。1928年春,陈诚任陆海空总司令部警卫司令,罗被委任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但不久即为何应钦裁撤。是年秋,蒋介石成立陆军第十一师,任命陈诚为副师长,罗随之任参谋长。1929年春,陈诚升师长,罗卓英被任命为第三十三旅旅长,旋即升副师长。
罗卓英早年参加东征与北伐等役,由下级军官升至国军第11师师长及第18军军长,并积极参与江西剿共。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上海、南京、武汉诸役。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1942年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入缅作战。后转往印度,主持兰伽远征军训练。1943年转任军令部次长,兼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1945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战胜利后,曾任广东省主席,后在国共内战东北战场接任东北行辕副主任,协助行辕主任陈诚。后事不可为,1949年秋在台湾加入陈诚的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任公署副长官,战事从大陆作战转为岛屿作战,金门战役初起,罗卓英正巧与胡琏从台北抵金门,原意以胡琏取代汤恩伯与李良荣;惟正值战事激烈进行,罗卓英以第18军老长官身分于旁督战,但未参与指挥。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国家民族处于此危难的时刻,罗卓英率领千万健儿与日寇血战沙场,谱写了人生最光荣的一页。
淞沪会战中,十八军被编入左翼军序列,参加宝山、罗店、浏河一带的防守。8月23日凌晨,日军在小川沙、狮子林、炮台湾等地同时登陆,向宝山、罗店、浏河猛烈进犯,其中又以罗店、嘉定方向作为重点,企图切断京沪线,包围上海的国民党野战部队;8月25日,日军又从吴淞镇、蕴藻浜、张华浜开始登陆,重点仍是指向罗店。由于该地濒临长江口,离大场、闸北不远,日舰的炮火可以直接命中陆上的目标,又有制空权,便于海陆空协同作战。日军集中重兵,对这一带猛攻,其中罗店争夺战最为激烈。罗军全部到达上海时,罗店已经失陷。罗卓英即令第十一师将其夺回,其后一个多月里,罗指挥部队与日军反复争夺罗店、浏河一带。白天,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夺取阵地;夜晚,罗部将阵地夺回,战斗非常艰苦和激烈,官兵伤亡惨重。在这次战役中,罗卓英先后升为第十六军团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不久改归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陈诚,由薛岳代),罗为副司令。9月6日,罗部奉命负责防守金家宅、罗店西南、南北的周宅、曹庄至朝王庙、双龙墩、沈家桥、浏河等地,与日军开展阵地战,大量歼灭日军,从而打破了敌人企图打通长江右岸,包围上海的计划。
11月5日,日军从设防空虚的曹泾镇、金丝娘桥一带登陆,攻陷松江,上海防线动摇,守军不得不全线撤退。13日,罗部向吴县、福山一线转移。15日,与日军激战于常熟、福山、兴隆桥,击沉日舰四艘。19日,向锡(无锡)、澄(江阴)线撤退。此时正值冬寒,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士气低落。第十九集团军退到江苏、浙江、安徽交界处,开始了游击战时期。
(责任编辑:曾丽飞)- 相关阅读: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6-20
- 叙利亚否认中俄伊叙将举行军演
- 06-14
- 菲越等四国海军拟联手对付中国南
- 06-01
- 潘基文任吴红波为联合国副秘书长
- 05-28
- 李宇春开唱大秀事业线
- 05-16
- 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停靠菲律宾
- 05-14
- 广东省军区政委称可守好黄岩岛
- 05-14
- 保健食品真能抗癌吗?
- 05-10
- 解放军空军新型战机进驻西藏
- 05-10
- 若菲佣敢开第一枪中国海军定严惩
- 05-09
- 常此摩擦中菲不动武将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