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旅游 > 旅游线路 >

初识西藏,4日3晚印象之旅

2013-02-22  本文来源于艺龙旅游指南    作者:艺龙旅游指南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拉萨旅游线路

  线路特色

  拉萨城海拔3650米,阳光充足,氧含量相对较低,一般2-3天可适应高原;纳木错湖海拔4700米,纯净脱俗,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底因天气原因封山;纳木错景区游览受天气影响较大,一旦突降大雪将导致半途返回;西藏地区旅游一般行车时间较长,但路上都是风景。

  线路风光

八廓街

八廓街

拉萨

拉萨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线路设计

  第1天 拉萨

  第2天 布达拉宫 大昭寺 八廓街

  第3天 拉萨 羊八井地热温泉

  第4天 拉萨

  D1 抵达拉萨

  飞机抵达拉萨贡嘎机场后。沿世界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驱车100公里前往拉萨(海拔3650米)。穿越充满雪域风情的雅鲁藏布江河谷,途中可观赏建于十一世纪的尼塘大佛。抵拉萨后需要作高原气候适应性休息。

八廓街

  八廓街

  D2 拉萨市内 玩转经典

  上午游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历世达赖喇嘛驻地和西藏政教权力的中心。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登上布宫的过程中,还可以俯瞰整个拉萨城,非常美丽!午餐后游览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大昭寺,现今一些当地藏民仍然认为这里才是“拉萨”;游览结束后去八角街手工艺品市场,感受一下西藏的人文风情,在转角的玛吉阿米坐一坐,浪漫享受。

羊八井

羊八井

  D3 拉萨--110km--羊八井--150km--纳木错--260km--拉萨 柏油路面

  一早先驱车前往羊八井,羊八井是世界上著名的地热区,这里的热气和高原的寒冷相遇构成了美妙的自然奇观。位于藏北草原在白雪皑皑,群山环抱之中的温泉群--羊八井地热蒸汽田。

  然后前往高原天湖纳木错,途中领略藏北草原迷人风光,纳木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海拔:4770M,途经坐落于当雄县境内,遥望湖畔,水天一色、碧空蓝湖浑然一体,纳木措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千姿百态。湖南面的扎西岛上奇形怪状的岩石和具有众多传说中的山洞岩窟组成一道道奇特的亮丽风景线。

天湖纳木错

纳木错

  连绵不断的念青唐古拉雪山,一望无垠的藏北草原,迎风飘扬的五彩经幡,妩媚动人的纳木措构成了这令人震撼的美丽。沿途还可眺望海拔7717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翻越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最后返回拉萨。

  D4 拉萨 返程

  注:拉萨市区距机场约1.5小时车程;距火车站约0.5小时车程。 

 

  D1 抵达拉萨

  飞机抵达拉萨贡嘎机场后。沿世界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驱车100公里前往拉萨(海拔3650米)。穿越充满雪域风情的雅鲁藏布江河谷,途中可观赏建于十一世纪的尼塘大佛。抵拉萨后需要作高原气候适应性休息。

  

八廓街

 

  八廓街

  D2 拉萨市内 玩转经典

  上午游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历世达赖喇嘛驻地和西藏政教权力的中心。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登上布宫的过程中,还可以俯瞰整个拉萨城,非常美丽!午餐后游览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大昭寺,现今一些当地藏民仍然认为这里才是“拉萨”;游览结束后去八角街手工艺品市场,感受一下西藏的人文风情,在转角的玛吉阿米坐一坐,浪漫享受。

  

羊八井

 

  羊八井

  D3 拉萨--110km--羊八井--150km--纳木错--260km--拉萨 柏油路面

  一早先驱车前往羊八井,羊八井是世界上著名的地热区,这里的热气和高原的寒冷相遇构成了美妙的自然奇观。位于藏北草原在白雪皑皑,群山环抱之中的温泉群--羊八井地热蒸汽田。

  然后前往高原天湖纳木错,途中领略藏北草原迷人风光,纳木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海拔:4770M,途经坐落于当雄县境内,遥望湖畔,水天一色、碧空蓝湖浑然一体,纳木措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千姿百态。湖南面的扎西岛上奇形怪状的岩石和具有众多传说中的山洞岩窟组成一道道奇特的亮丽风景线。

  

天湖纳木错

 

  纳木错

  连绵不断的念青唐古拉雪山,一望无垠的藏北草原,迎风飘扬的五彩经幡,妩媚动人的纳木措构成了这令人震撼的美丽。沿途还可眺望海拔7717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翻越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最后返回拉萨。

  D4 拉萨 返程

  注:拉萨市区距机场约1.5小时车程;距火车站约0.5小时车程。 

 

(责任编辑:袁云英)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