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旅游 > 旅游新闻 >

光辉的足迹冒雨登上井冈山

2011-05-24  本文来源于未知    作者:策马踏雪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5月22日上午,沿着共产党的光辉足迹,念建党90周年“光辉的足迹”报道组来到井冈山。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接受了一次生动而又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茨坪红军南路中段,它依山而建,大门口6根汉白玉石柱支撑起一个高高的红顶,气势恢宏。正下方是朱德元帅亲笔题写的馆名,八个金色的大字熠熠生辉。

  博物馆顶部有“胜利的起点”大型主题雕塑,生动刻画了当年朱毛率领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欢乐场景。走进展览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幅巨大的井冈山风景图。画的正前方,一盏老式油灯燃起了一团金红色火焰,油灯下刻着一句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表达了毛主席对当时斗争胜利的信心与勇气。

  在博物馆内,丰富翔实的陈展内容和震撼人心的场景画面,如陈展其中的《井冈名言》和《井冈歌谣》,给人们以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 “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现在也是黑暗的,但是黑暗同样遮不住光明。只要保持实力,革命就有办法,革命就能成功。”“红军弟兄真威风,一颗红星戴当中;大家来走红军路,红色旗帜满天红。”

  在博物馆门口,一位签字售书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热捧。“《毛泽东选集中的成语典故》是我编写的,这也是第三次出版……”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主编王大伦竟是地道的山东老乡,济南人。他告诉记者,因为看到了一些毛泽东选集中的典故都是价值非常高的知识财富、精神财富,但大多编写的没有那么详细,不够完美,于是萌生了编辑这本书的想法,没想到受到广泛认可,今年是建党90周年,书就更加红火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传承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工程”,它的存在,激励着后人不忘红色峥嵘岁月,并将井冈山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只要肯登攀

  黄德劲

  从炎陵向井冈山赶的时候,雨就开始淅淅沥沥了。沿路的老俵似乎并不把雨当一回事,有条不紊地骑车,走路,赶着水牛耕田。

  可是我们着实让“云山雾罩”的井冈山考验了一把。说云山雾罩没一点贬义和故弄玄虚,雨雾中的井冈山如梦幻般,山底微雨飘洒,清晰怡人;及至山腰,却突然如入云端, 浓雾波滚浪涌地卷来,缭绕不绝,几至隔路不见人。加之竹木森然,山势凛立,山路狭峭弯急,又有庞然大物——公共汽车时不时呼啸而过,真是骇人。

  然而到了山顶,竟然又是另一番景象:“有飞将军自重霄入”,这个飞将军不是别人,是太阳。阳光如利剑而又温暖地四射开去,群壑云雾迷蒙,山顶霞光万朵。想想看,这是怎样一番景象?

  资料中如是说: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山高林密, 沟壑纵横,层峦叠峰,地势险峻……如此险关峻岭,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又是如何来往自如,扎根蓬勃,一发而不可收的呢?

  从攻打大城市到农村包围城市,一路血迹斑斑。而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与扩大,又如何可以等闲视之呢?

  毛主席曾有著名的《西江月》与《水调歌头》来写井冈山,几乎句句都是名言警句。比如:“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 等,豪放隽永,发人深思。

  千军万马我自岿然,九天五洋执着登攀,还有什么不可逾越,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呢?

 

(责任编辑:艺端)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