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和汽车上连续颠簸了一整夜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井冈山。此时一路上的想象,一路上的描述全都变得不再重要,让我惊诧的是这个“燎原星火”、这个“红色圣地”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满眼的绿,千百种绿深浅交错被云雾配合着形成了美妙的层峦迭嶂。但你走近观察可以发现,这里的土壤又是红色的。不知这是否早就预示了这是一片红色政权蓬勃发展的土地。这里山势陡峭,道路漫长,看着外面险要的地形,我有点明白当年"剿共"的国民党军为何会屡屡败绩。只要几挺机关枪、几百枝步枪,再加上誓死保卫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官兵居高临下地守在交通要道上,就足以阻挡千军万马。
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那里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知道,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第二天一早,我们乘车沿登山公路盘旋而上,我们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赞叹的是这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处;惊呼的是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岖。难怪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我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身旁的炮台和身后横竖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 黄洋界作为当年处在深山之中的关卡要隘,因为有了毛泽东的诗词,有
(责任编辑:赖玉群)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