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林业局下辖9个林场,共有1360名林业工人。近年来,由于加大环保力度,砍伐森林已全面停止。该局47名林业工人集资137.5万元,购置了两辆小火车、10辆电瓶车和80辆双人自行车,搞起了森林旅游。当地林业部门在景区内进一步加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建商亭和商品一条街,带动林业工人通过入股,从事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经营,争取用3年时间,使林业工人全部转型从事旅游业。从砍树到种树、护树充分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增强了人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如今,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者的自觉行为,一些荒山、荒地、荒坡、沙漠、盐碱地、资源枯竭矿山等通过发展旅游业得到了综合利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旅游业有着天然的优势。
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良性循环
为从规划、开发、建设源头控制生态破坏,旅游部门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一直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
2005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旅游局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对旅游开发规划、建设等环节的环境管理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
2006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建设部在九寨沟共同召开了生态旅游现场会,推广经验,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2008年,国家旅游局在大连召开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对全国各地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部署。
此后,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并将主题年口号确定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旅游业通过旅游开发积累的资金,不断增加对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通过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他们自觉地成为生态保护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金秀大瑶山是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一个典范。金秀大瑶山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主体山脉上,既有季风从外带来温润水汽,又有超过80%山林绿化蓄养每立方厘米高达近10万个负氧离子,如同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旅游舒适期长达245天。2008年,该县确立“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发展思路后,开始高标准开发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精品旅游产业。在硬件建设方面,该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环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在软件建设方面,该县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严把旅游项目准入关,高标准进行旅游发展和旅游项目规划,旅游服务日益优化。
今年1-9月,该县接待游客人数103.80万人次,旅游收入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23%和78.32%。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该县先后荣获世界瑶都、生态金秀、避暑胜地、广西十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等称号。金秀瑶族自治县用金山秀水见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做强经济还可以给当地群众谋福祉。
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2640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1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8处,国家森林公园746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13处,国家水利风景区475处。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主要载体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基本涵盖了山地、森林、草原等8大类型。
旅游业发展坚持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不仅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了自然生态资源,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保持了自然生态系统平衡,而且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样的人文生态资源也形成了良好的开发和保护。
倡导低碳旅游风尚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41号)明确指出:“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作……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2011年11月20日,“全国旅游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推介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从专题研讨、政策解读、经验交流、技术推介等几个方面对旅游行业近些年来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研讨,对国家大型低碳旅游活动——生态景区中国行之低碳旅游实验区创建评审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正式启动了生态景区中国行之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评审工作,同时搭建了低碳旅游单位与低碳环保技术企业合作的平台。
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创建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安徽黄山将低碳旅游作为其生态资源保护基础性工作之一。景区内酒店人均用水量减少6.5%,人均用电量减少17.78%,人均柴油消耗量减少5.12%,人均汽油消耗量减少47.36%,人均液化气消耗量减少33.33%;江苏周庄实验区在控制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进入景区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人力车、手摇船等交通工具并设计规划了徒步游、自行车游等低碳出行路线,开发了水上特色体验游等一批低碳旅游产品;内蒙古七星湖(沙漠旅游)实验区不断植树造林、绿化沙漠,依托库布其沙漠丰富的光照资源以及独特的沙漠生态环境,大面积种植既有耐旱性又有经济性的甘草、沙柳等沙生植物,将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资源充分应用于旅游服务设施的运转。
10年来,国家旅游局先后发布实施行业标准《绿色旅游饭店》,编制行业标准《饭店节能减排指引》等工作,着力推动和引导旅游饭店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末,全国已成功创建3000余家绿色旅游饭店。
不仅是在酒店业,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中,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如对空气质量、噪声质量、地面水环境、污水排放、游客容量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一些景区已开始采取游客限量、错峰游览等手段疏导压力,包括黄山、庐山在内的众多景区已开始实行景点轮休制,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走旅游产业发展转型之路
近年来,旅游业在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脱贫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调整方面,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在特色旅游业的带动下,滇桂黔许多连片石漠化贫困地区大力发展包括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产业发展优势,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了贫困地区由“输血型”扶持向“造血型”发展的转变。
旅游业同样也成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引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矿产资源枯竭,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之路渐渐兴起。枣庄实践、焦作现象、栾川模式……一个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生动实践向人们诠释了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的旅游业在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过程中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义。
(责任编辑:陈丽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