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旅游 > 红色游记 >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2011-09-15  本文来源于现代金报    作者: 郑海锋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三月上旬,报社开展了“重走井冈山”红色之旅。三天的行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洋界的哨口、红色之都瑞金……,时间都已经深深地镌刻出一道道无法磨灭的历史印记,无声地诉说着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的英勇事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

  三月上旬,报社开展了“重走井冈山”红色之旅。三天的行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洋界的哨口、红色之都瑞金……,时间都已经深深地镌刻出一道道无法磨灭的历史印记,无声地诉说着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的英勇事迹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

  一、黄洋界上诉烽火

  黄洋界是井冈山海拔最高的哨口,曾经是红军扼守井冈山的重要关卡,依地势之险,红军在此多次打退来犯的敌人。如今的黄洋界哨口,随着时间的冲刷已经很难觅到红军当年奋勇反击的历史遗存,不过一条不算长,也不算深的壕沟和一门简陋的迫击炮,依稀诉说着当年残酷的历史环境。

  天空微带小雨,拾级而上,在台阶的转角处,就是一条长不过10几米 ,宽不过2.3米的战壕。战壕不很起眼,若没有特别说明,一般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它。这就是战争遗迹,战争年代它是抵挡子弹、固守哨口的保障,和平年代它悄无声息地隐没于深山老林,不计功,不计名,它要的或许就是战时的激情与战后的宁静。

  顺着台阶而下,在一块乱石突兀的开阔地上,有一门上了年代的迫击炮被安置在几条方形石搭建的基座上,基座上写着“黄洋界上炮声隆”几个大字。迫击炮空空的炮口朝向白雾飘荡的茫茫林海,那里曾经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它在深思?抑或在回想?黝黑的炮身,仍旧散发着一丝金属特有的光泽,并没有因年代的久远而显得破败与陈旧。望着眼前这门迫击炮,内心不禁肃然起敬起来。在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就以这种简陋的装备,甚至在这种装备也配给不足的情况下,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试想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先辈们还要坚守自己的革命理想和担负拯救劳苦大众的使命,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如今迫击炮已经失去了战争的意义,但是它所蕴含的历史意味,却因时间的流逝而显得愈发厚重。它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凝重。

  二、小井“红军医院”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平稳地行驶着,目的地是小井“红军医院”。随着目的地的临近,我的心情也变得激动起来。进入“红军医院”旧址,眼前的陈设让人的心情无比沉重。这医院并不大,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根本称不上是医院,不过在当时,这里却是红军救治伤员的重要场所。稻草编的垫子,打满补丁的衣服,竹制的镊子,掉了漆的木盆和几样普通的草药,这就是医院的基本医疗配置。听导游讲,当时的医护人员还上山采集草药,以此弥补药品的不足。不难想象,当时的医疗条件是何等地匮乏,而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伤员必定会承受几倍的痛苦。不过现在的我们已无法体会当时环境的艰苦,只能在昏暗的光线里,从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陈设里,依稀勾画出当时并不全面的生活场景罢了。

  三、信仰

  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支撑着当时的红军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顽强的斗志和革命必胜的信心?不为名,也不为利,只为了心中的那份信仰,一份共产主义的信仰。

  信仰是一个人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自我选择和遵从。信仰给予人行动的方向与力量,它从精神上给予人指导与规范。红军的那种坚韧毅力,正是信仰赋予他们的宝贵财富,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能保持艰苦卓绝的风范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更可敬的是,他们能为了革命理想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家人与生命。

  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们,在充足的物质条件的诱惑下,信仰正在逐渐流失。人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崇尚利益,淡漠,意志不坚定,无团队意识……。信仰的长期缺位,最终将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人们将无所适从。因此信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建立信仰体系也是现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赖玉群)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