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旅游 > 红色游记 >

井冈山之旅散记

2011-11-30  本文来源于天津市中惠科技有限公司总工    作者:段光安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八月底,收获的季节,在社市委主委陈永川的率领下,秘书长张玉芳和组织部长李锡瑞组织部分市委委员到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参观学习。陈永川主委是第三次上井冈山,前两次都是参加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专家班学习。

  八月底,收获的季节,在社市委主委陈永川的率领下,秘书长张玉芳和组织部长李锡瑞组织部分市委委员到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参观学习。陈永川主委是第三次上井冈山,前两次都是参加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专家班学习。陈主委介绍说:井冈山是中国最美的山,井冈山精神学无止境。井冈山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土壤的确是红色的,血染过一般;一方面,红色是革命的代名词,是革命老区的别称。我们看一看这个红色革命摇篮究竟是怎样的,抓一把红土,摸一摸方竹,读一段景仰过的历史。同时感受它的美是纯粹的,又是特别的,除了红色历史,它一样动人心魄,而红色历史的介入,却愈发令人感动难以忘怀。

  我们乘汽车从吉安出发,到永新,过宁冈,上茨坪,一路上,连绵起伏的山峦,穿行在松涛和竹海之中。井冈山的松竹是一片绿色情意的展示,日复一日呼啸、翻滚、掀起波涛巨浪,形成力量,拥抱大地,与中国革命结下不解之缘。

  在万山重叠的罗霄山脉腹地有一块较为平缓的山谷,茨坪就座落在其中,这是座优美的高山花园城市,四面环山,北面是黄洋界,东邻桐木岭,南有严岭嶂,西连五指峰和笔架山,中间是三四平方公里的狭长盆地。一条清澈的小河自北向南流去,在南面跌落悬岩,形成瀑布。清秀的挹翠湖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茨坪的中心,湖上亭阁、曲桥、花卉相互辉映。特别是夜幕降临有彩灯点辍,更是美不胜收。

  因毛主席的词《西江月·井冈山》,我们慕名而来,在黄洋界上看当年用过的迫击炮和战壕,看高耸的纪念碑,险峭的山峰和山下蜿蜒的路,感受逝去的峥嵘岁月。

  在井冈山看得最多是还是那些独具地域色彩的房子,当年的红军医院是用杉木和毛竹搭建的房子,掩映在高大的古樟和枫树之下,一条溪流从中蜿蜒而过,夕阳染红了树梢和屋脊,每幢房子都讲述着一段历史。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似一声惊雷炸响。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及时将工农革命军转移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的革命队伍也相继来到这里,形成了“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的斗争局面。一大批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历尽艰险,厉兵秣马,与反动派展开了血与火的拼杀,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铺奠了坚实的基石。井冈山的斗争,在中国革命的璀璨画卷中,占据了绚丽夺目的一页!

  瞻仰烈士陵园是最庄严的时刻,两位守陵战士持花圈在前,陈永川主委和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领导汪建新持花圈在后,社市委委员列队随后拾阶而上。有一段49级的台阶,象征1949年解放。大家至英烈堂默哀敬献花圈。陵园由英烈堂、碑林、雕塑园、烈士纪念碑四部分组成。“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高46.8米,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基座上镌刻着井冈山斗争浮雕,象征着“井冈山革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上面闪耀着“井冈山根据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四个醒目大字。我们驻足山顶,背负青天,环视四野,井冈山是一座经历过烈焰熔铸的大山,它的每一块骨骼,都是千锤百击后的创造。心中充满了对这块红色土地的敬仰。

 

(责任编辑:赖玉群)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2 龙岩苏区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