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应该是1947年吧,叔叔的村里来了招兵的共产党,叔叔是村干部,后来就由叔叔悄悄地进行当兵报名登记,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有一两个人来登记报名。招兵的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来带人。大伯知道这件事后,就问叔叔:“女的要不要?让秀英到共产党的队伍中去,总不会挨打的,也能吃饱饭。”叔叔一问,招兵的人说不知道要不要女的,要去请示中央领导的。后来他们回话说“可以带几个试试,但是要会吃苦”。叔叔就给我报了名。招兵的人说要连名带姓全改掉,不然一旦被发现就会连累家人。叔叔一想,我继父姓王,就给我取了“王桂春”这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我就用了一辈子。
当时,这些事我都不知道的,直到叔叔来带我的那天。那时已经是半夜了,我已经睡了,他告诉外婆说让我到大伯开的店里去帮工,我被拉着起了床,出了门,夜色中我看见门外还有几个人。路上叔叔跟我说了报名当兵的事。我看着那几个人,问他们“能吃饱饭吗”,他们笑着点点头说:“部队里能吃饱饭。”听了这句话,我就跟着他们连夜出发了。那年我17岁。
炮弹落在离我不到3米的地方,被战友从尘土中拉起的我毫发未损
那天,跟我一起走的女孩还有其他村里的2个。后来到了湖南武冈,队伍中一共有七八个女孩,年龄都跟我差不多。新兵都在这里集中,在山上学习部队一些基本知识和操练。发给我们的是木制步枪,大概有五六十厘米长,有点重。不过,我从小干惯了活,力气大。天天扛着背着,我很快就习惯了。第一次拿到枪,我东看西摸的,很好奇。记得第一节课教官就问我:“怕不怕?”我回答:“不怕!”因为我心里想谁都是娘胎里出来的,他们不怕,我也不用怕。教官们教我们怎么放子弹,怎么瞄准,怎么射击等等。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官就带我们出发,去第二野战军,是刘伯承的部队。
我们那时主要在云贵川一带,部队很多,历史上叫“进军大西南”。当时我分在哪个班不记得了,班里只有我和另一个女孩2个女兵,整个连只有7个女兵。班长、指导员对我都很好,叫我“小王、小王”的,都还挺照顾我。不过,一旦打仗了,我也不会把自己当女的,听到命令说“冲”就冲上去了。
第一次开枪?我想不起来了。怕不怕?我倒也不害怕,反正瞄准后扣着扳机就射击了。上战场打敌人?那都要上去的,子弹打出去以后,我就看见对面敌人倒下去了,死没死我也不知道,哪还顾得上看。
(责任编辑:邹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