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新闻 > 热点聚焦 >

黄冈:从革命的自觉到文化的自觉(2)

2011-12-29  本文来源于黄冈新视窗    作者:何存中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走进黄冈,走进了一段血与火的历史:黄麻起义的铜锣,鄂豫皖反围剿的枪声,新五师抗日的呐喊,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号角,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的传奇;走进黄冈走进了一种文化:东坡二赋一词,四祖五祖的禅林故事,李时珍陵园的济世情怀,闻一多纪念馆的《红烛精神》,李四光纪念馆的地质之光,叶君健书屋的学人品质……

  在采访中我发现关于黄麻起义的宣传,以往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说因为穷,日子过不下去,才革命。其实不是这样。麻城不见得是穷,麻城,特别是麻东自古是鄂东的富庶之乡,全国比红安穷的地方还有很多,参加黄麻起义的,的确有不少穷苦人,但播火者决不是穷苦人。早期播火者都是董必武的学生,他们都是两县富户的后代。他们都在武昌读书,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都是衣食无忧的,是革命的理念,使他们踏上革命之路的。这是革命的自觉,是理想的光芒,让他们先知先觉。如果仅是穷苦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就不能建立一个新世界。因史上多少农民造反,结果缺乏理性的光芒而失败。太平天国既是。黄麻起义的结果是黄冈走出两支革命武装,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这两支革命武装奠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如果不是这两支革命武装,中国近代史有可能不是这样。我们说到黄冈近代史上的人物,中共一大三名代表、两任国家主席、还有二百将军同一故乡、还有林彪和闻一多,他们都不是贫家子弟,他们革命的动因不是为了身上衣和口中食,他们都是在理性的光芒照耀下投身革命的,是革命的自觉。可能这样说,鄂东历史上出人物,出大人物,都是鄂东重教传统的结果,重视教育使黄冈人杰地灵。革命的自觉使黄冈历史的天空群星闪耀。

  再说文化的自觉。这些年来,我们黄冈的文化建设,比方说文化项目的建设,黄冈博物馆的建设、黄梅大剧院的建设、黄冈市艺校和市图书馆的立项,还有遗爱湖公园的建设、赤壁风景区的打造、黄冈名人系统工程的立项、精品工程《李四光》《东坡》和黄梅戏艺术节,还有文物保护和文艺作品的奖励政策,都是中央全会精神出台前就在做的。而且做得很好,做出成绩,做出了效果。这些足以说明黄冈市的领导人,有着文化的自觉。

  黄冈有了从革命的自觉到文化的自觉的超越,早就提出文化强市,并且将这个理念自始至终落实到议事日程之中。从革命的自觉到文化的自觉,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也是面对与世界现实的必然。

  即将参加全国第八次作代会了,作为全省地市州唯一的代表,我想把黄冈的声音带到北京去。不为什么,因为我是黄冈人。黄冈是全国的文学重镇,解放以来全国八届茅盾文学奖,湖北有三人获得,分别是姚雪垠、熊召政和刘醒龙。姚雪垠不是湖北人,熊召政和刘醒龙都是黄冈人。这也是黄冈作家多年来自觉追求的结果。

  我1999年从浠水调到黄州时,步熊文祥先生的韵,写过一首关于《青云塔》的诗:“一塔凌空久,登临兴味浓。龙蛇笔走意,大泽际来风。浪白云边水,香馨寺内钟。唐宋明清雨,姹紫发嫣红。”古城黄州安国寺旁唐代的青云塔,是黄冈几千年来文化的自觉和象征。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2 龙岩苏区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