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新闻 > 苏区新闻 >

南平:有200多家企业参加本届“6•18”

2011-06-22  本文来源于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大武夷新闻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刚成立不久的南平绿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打电话到市发改委咨询今年“6·18”项目对接的具体事宜。总经理林璋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发展急需对接更多的科研成果,以“为企所用”。

   13日,刚成立不久的南平绿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打电话到市发改委咨询今年“6·18”项目对接的具体事宜。总经理林璋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发展急需对接更多的科研成果,以“为企所用”。

  据市发改委介绍,全市报名参加第九届“6·18”交易会的企业共有200多

  家。近年来,我市企业通过“6·18”对接项目成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从最早的“要我对接”转变为“我要对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企业能够从这个平台中获得最需要的科技成果,进而带动企业产业升级。

  建瓯特艺竹木有限公司从第一届“6·18”开始,连续八年都坚持参加。原本特艺公司是一家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生产竹凉席、竹香棒等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在与“6·18”结缘之前,董事长周娟从没想到小小的竹子能闯出这么大的一番天地,更没想到能与国家顶级人才——院士一起做项目。2004年“6·18”她与浙江林业科学院对接了“高精度竹炭及保健品开发项目”,以前不能用的竹梢、竹节和下脚料都可以废物利用,制成竹炭,大大提高了竹材的综合利用率。尝到了“6·18”成果对接的甜头后,2005年,企业又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教授对接“纳米改性竹炭项目”,使毛竹从以往只能利用竹身到现在的毛竹制品—竹炭—纳米改性竹炭—竹炭保健品,不仅极大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延长竹加工产业链,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南平金月合成革有限公司在2005年和2009年分别对接与实施了鞋面用PU透湿透气合成革项目和扩建项目,分别获得2005年省第一批项目成果专项扶持资金30万元及2010年省“6·18”示范项目资金扶持100万元,使企业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去年特大洪涝灾害期间,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为抓紧恢复生产,公司急需资金周转,此时“6·18”示范项目资金扶持100万元的下达,如一场及时雨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在各方的支持下,企业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恢复生产。

 

(责任编辑:苏红网主编)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2 龙岩苏区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