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新闻 > 苏区新闻 >

安远:茶篮灯承载赣南采茶戏的梦

2011-07-06  本文来源于赣南日报    作者:赖世春 薛玉娟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相信不久,安远“茶篮灯”这一深藏民间的艺术瑰宝又将渐渐向人们走来,重放异彩。

采茶灯

  一个传说 乐师离宫谱“茶篮”

  在安远县,“茶篮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安远县城南有座九龙山,又叫九龙嶂。相传,在唐玄宗时期,宫廷乐师雷光华和宫廷歌女产生爱情,犯了宫禁,于是二人相携逃出了宫廷,随同中原汉民辗转南迁,经过安远县九龙山,发现这里山川秀美,便隐居在此开荒种茶,改姓为田。

  在九龙山定居后,他们与山为伍,伴水为邻,终日爬山种茶,辛勤耕作。由于雷光华能歌善舞,为消除茶山劳动中的疲劳和传递情感,他们唱起了山歌、茶歌,并教茶农唱采茶歌,将采茶动作与采茶歌糅合在一起,受盛行茶区的马灯、龙灯等民间灯彩的影响,编演成了歌舞结合的民间灯彩——采茶灯,亦名“茶篮灯”。从此,“茶篮灯”就成了流行于山头茶园的一种最原始的歌舞表演艺术。经过数千年历代艺人不断的表演,汲取外界养分充实提高,从简单到复杂,从山上到山下,逐渐流传在我县各地,是采茶戏最早的戏剧模式。

  一段舞蹈 茶农起舞庆丰收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茶篮灯”流传在安远广大群众之中,几乎家喻户晓。至今,民间依然保留着“茶篮灯”这种古朴的原始表演艺术,每逢喜庆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茶篮灯”巡演队伍在大小乡村巡回演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对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茶篮灯”将要进入某个村庄表演时,先由一位长者提灯笼先行,东道主燃放鞭炮迎接,主客相见,互相道喜。途中倘若遇有新落成的屋宇,东家则必掩其门,此时执龙头小孩即唱庆辞赞贺,每唱庆辞一段,东家均以红包答酬。唱完庆辞,东家开门迎进龙队,队伍于堂屋内表演,舞毕列队离去,另寻主家。凡“茶篮灯”演出队伍所到之处,便是一片锣鼓齐鸣、鞭炮齐响、歌舞并起的热闹场景。每至一户,主人都要端出自制糖果茶点,热情款待茶篮队。

  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安远县的“茶篮灯”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安远县文化馆馆长叶国锋告诉记者,“茶篮灯”的舞蹈表演主要有采茶步子、彩扇花、转茶篮等,主要内容表现众茶女告别茶母、上山进茶园、茶园摘茶、下山摆“天下太平”字样等歌舞表演。伴奏以打击乐为主,使用皮鼓、梆子、大锣、工锣、铙钹等,加入“勾筒”、竹笛等乐器。热情好客的茶农表演以采茶为内容的歌舞接待各地茶商,庆祝丰收。广阔的茶乡中,“茶篮灯”成了广大茶农的重要文化活动,它承载着采茶文化和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载歌载舞,传承至今。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