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嶂坐落于会昌县晓龙乡,是会昌县境内的最高峰。这里山峦绵延,沟壑纵横,林茂草长,时常有野兽出没,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但就是在这里,当年进行过一场江西苏区极为惨烈的天门嶂战斗,又称天门嶂血战。时至今日,当人们谈起这场战斗,仍无不扼腕叹息:当时中共中央委员中最年轻有为、精通多种领导工作的英才——贺昌,在这场突围战中壮烈牺牲。贺昌也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
天门嶂战斗结束后,在赣南留守的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及红军大部撤离了江西境内,因此,此役也被称为江西苏区的最后血战。
敌人围困留守红军
1934年10月中旬,秋风瑟瑟,8万多中央红军被迫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红军将士,也从此转入艰苦的游击战争。中央指示,瑞金、会昌、于都、宁都4个县之间的三角地区,为中央分局必须最后坚守的地区。然而,死守三角地区,却让留守红军丧失了及早突围到敌后灵活开展游击战争的良机。国民党军队在得知中央红军主力突围后,从北、东、西三面加紧向中央苏区发起合围,企图将留守的中央党、政、军机关人员及红军一网打尽。
国民党抽调重兵,对三角地区疯狂“清剿”,中央苏区的范围逐日缩小。然而,困于狭小三角地区的中央军区及红军仍采用大兵团作战,不仅没有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反而使自己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中央苏区的物资供应越来越困难,经费严重匮乏,弹药消耗无法得到补充,而中央分局与湘赣、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又中断。至1935年2月中旬,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机关及红二十四师、独立三团等部队,已经被敌人围困在于都县南部的禾丰、利村地区,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贺昌将最后的子弹留给了自己
1935年2月5日,遵义会议之后,中共中央给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央分局发来“十万火急”的电报,指示“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对这一基本原则不许有任何动摇”。根据中央的正确指示,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在于都禾丰召开紧急会议,被围困在于都南部山区的近万名红军和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机关人员,分九路先后突围。按照计划,项英、陈毅等率领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红七十团于2月下旬从于都的禾丰转移至上坪,准备突围。
1935年3月上旬,各路突围部队全部离开于都南部地区。项英、陈毅、贺昌根据中央指示,决定率红七十团穿过会昌封锁线,向福建长汀地区突围转移。突围前,红七十团和中央军区直属部队进行了整编,共编成4个大队。
3月9日下午3时,贺昌带领第三大队(2个营,实为5个连)从上坪的屏坑山出发先行突围,红军将领袁血卒则率第四大队随后跟进掩护。当天天黑前,突围部队安全渡过濂江(安远河),到达会昌晓龙的天门嶂。然而,突围至天门嶂的部队,立即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阻截。突围部队全部被打散,但他们仍以小股为单位,依托山上地形顽强地抗击敌人。天黑时,敌人从三面上山进行包围,并放火烧山,不断向山上放炮。激战中很多同志英勇牺牲。整个夜晚,天门嶂山上枪声不断。
3月10日凌晨,天门嶂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前一天晚上的硝烟还未散尽,空气中是扑鼻的血腥。间歇沉寂的枪炮声打破了早晨的宁静。身负重伤的贺昌突围至归庄(今会昌县高排乡坪坑村)时,已经被敌人包围。此时,贺昌高喊“红军万岁”的口号,把手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壮烈牺牲,年仅29岁。
3月17日,时任中央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李翔梧,在天门嶂山区辗转突围至筠门岭、清溪山区时腰负重伤。为不拖累其他战友,李翔梧高喊:“同志们,你们前进吧!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他举起手枪,果敢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8岁。
在天门嶂战斗中,突围人员大部分牺牲,只有周建屏、袁血卒等少数人冲出包围。
当年战壕清晰可辨
据介绍,天门嶂战斗结束后,在赣南中央苏区的中央各机关及红军大部撤离出了江西境内。至此,中央在江西境内再也难以组织大规模对敌斗争。因此,天门嶂战斗也被称为江西苏区的最后一战。
贺昌是南方三年游击战初期牺牲在赣南的苏区中央分局领导人之一。就在贺昌牺牲的1935年3月,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先后壮烈牺牲。他们都是我党早期的优秀革命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将一腔热血洒在了赣南这块红土地上。《中共党史风云人物》一书中曾这样高度评价贺昌:贺昌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青年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高级党务工作者,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共中央委员中最年轻有为、精通多种领导工作的英才。
贺昌牺牲后,红军将士无比悲痛。1935年4月,冲出敌人包围圈的陈毅在《哭阮啸仙、贺昌同志》一诗中沉痛地写道:“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
以贺昌、李翔梧等为代表的革命先烈,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天门嶂,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历史将铭记这一切,他们的英魂长存天地。
今天的天门嶂仍是人迹罕至之地,山嶂纵横数十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山林草丛之中,一些当年的战壕虽经风雨侵蚀,仍清晰可辨,它们与巍峨的天门嶂,仿佛在默默地叙说着当年天门嶂战斗的英雄史诗。
- 相关阅读:
带伤也要赶上大部队的 | 鄱阳湖公路被淹汽车“ |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