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新闻 > 时政要闻 >

三农携手互联网:令人振奋的经济新故事

2014-02-15  本文来源于半月谈网    作者:张遥 潘林青 晏国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编者按 当一直被传统形象所笼罩的农业、农村、农民与当今最时尚的互联网携手,会发生什么? 答案令人欣慰:正在发生的一切都很美好,未来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当互联网初次进入中国,许

  编者按 当一直被传统形象所笼罩的农业、农村、农民与当今最时尚的互联网携手,会发生什么?

  答案令人欣慰:正在发生的一切都很美好,未来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当互联网初次进入中国,许多明眼人就看到了它对改造三农的天然优势: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整合松散的农村资源,包括人力、农产品信息,等等,堪称最好的技术平台。有人甚至浪漫地设想,给中国农民每人发一台电脑,联上网,中国三农将一步跨入现代化。

  当然,三农问题并非“一网就灵”,但互联网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确优势独到。然而,三农又能给互联网提供什么机会?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无解。但恰恰是这个问题的无解,令互联网所在的市场力量一直对三农敬而远之,互联网在农村的推广只能由政府进行,一直步履缓慢。

  显然,仅有三农对互联网一见钟情是不够的,两厢情愿才会有化学反应。最近几年,二者深度结合的机会终于出现,市场力量开始主导这一进程:农产品电商这个新业态的出现,使互联网与三农开始无限接近,无数农民投身网络创业,“淘宝村”在全国星罗棋布般出现。

  2013年出现的O2O大潮(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又给这一趋势加了一把火:农业,可能是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下一片“蓝海”。互联网巨头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与此同时,政府多年来进行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开始集中发力,互联网将扮演主角。

  三农与互联网的 携手,已初步结出硕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 亿,农村人口占比为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另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各类“淘宝村”20个,网店总 数为1.5万家,带动6万人直接就业。

  2014 年,互 联网与三农还将深度融合,前景璀璨:生鲜电商为农产品进一步打开市场,促进农民增收;互联网资本进入种植环节,从源头梳理农业发展;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 设进一步加快,4G、大数据的发展使三农上网如虎添翼;电子政务网络向农村延伸,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弥合……

  三农与互联网的携手,也许是中国经济生活中最令人振奋的故事之一。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景,半月谈记者深入各地进行了相关调研。

  那些被互联网改变的村庄

  农民网商的崛起是当前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半月谈记者近日深入浙江、江苏、山东、山西、湖北、福建等地调研了解到,农村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空 间布局,让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直接对接全国和全球大市场,不光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带动和发展了农村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学会利用互联网营销自己的美丽乡村,编织未来的美好生活。

  “淘宝村”借网出海

  今年1月15日下午,在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农民网商一条街上,几十家快递公司开始忙碌起来,过秤、装车,集装箱卡车一辆接一辆,吆喝声、鸣笛声交杂在一起。来往送货的车辆在路上想掉个头都很困难。

  过去5年里,这个曾经贫穷的苏北小村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形成了集材料、设计、生产、销售、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放下锄头、摸起鼠标的农民,通过在淘宝网店销售家具,让这个苏北农村的名字响彻全国。

  “没有寒寒当初的带动,就没有现在的‘淘宝村’。”村民口中的寒寒,就是沙集网商的主要创始人孙寒。2007年,孙寒开始在网上卖板材家具,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老少互相学习互相模仿,做成了今天的沙集“淘宝村”。

  江苏省睢宁县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程卫东告诉记者,目前沙集镇拥有农民网商1300多人,开办网店2000余家,2013年网上销售额超过20亿 元。沙集镇已经形成一个以上千名网商为核心,周边辅以快递企业、原料供应、包装供应等服务商在内的生态圈,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除了沙集镇东风村,类似的农民网商群体在我国其他地方还有不少。例如主营草柳编家居用品的山东博兴湾头村、盛产羊绒制品的河北清河东高庄、小商品基 地浙江义乌青岩刘村、加工藤铁工艺品的福建安溪灶美村、制作演出服饰的山东曹县丁楼村……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的“淘宝村”,已经成为我国电子商务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何农民能够成为网络能手,并且抱团走向成功?阿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陈亮表示,目前电子商务开始加速向农村渗透。以淘宝为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为 农民提供了低成本的网络创业途径。截至2013年11月30日,淘宝网(含天猫)上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为203.9万家,其中注册地 在村镇级的为105万家,比2012年惊人地增长了76.3%,净增46万家农村网店。

  专家指出,中国农村是一个区别于成熟市场经济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不仅有公认一致的规矩,而且信息全对称,这对于网商的成长和扩散具有天然的优势。 一个农村网商先发展起来,就会形成“涟漪效应”,向周边的亲友、邻居扩散,最终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淘宝村”,国内20个“淘宝村”的成长历程无不如此。

  农产品“嫁接”电子商务实现升级

  入冬以来,山西晋中市寿阳县平头镇南庄村的村民不再猫冬晒太阳、搓麻将,而是一起讨论谁家开网店挣了多少钱。南庄村也成为附近的“明星村”。

  这一切得益于晋中市农民增收网在南庄村开展的试点。晋中市农民增收网为南庄村的所有农户都建立了网店。农户的网店可以销售自家收获的农产品,也可以 从增收网的电子商城上批发货物再进行销售。当买家买了网店的商品,农户通过“万村千乡”晋中农村市场工程物流系统发货。当然,农户也可以在增收网上购买商 品,既是卖家同时也是消费者。

  南庄村村民小组长韩耀文告诉记者,自增收网网店开通以来,农户已向外销售玉米11万斤、小米600斤、松蘑25斤、服装51件,网上订购化肥270袋。

  广西南宁市昌盛无公害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韦文昌认为,市场信息对农民网商的导向作用更加明显,会促进农产品的规模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粗放式经营也会逐渐转化为以电子商务平台、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的集约式经营,真正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非典型农民”推动的三农变迁

  联系王小帮采访时,这位“非典型农民”正在北京参加一个有关电子商务的学习。他的妻子和几位老乡忙碌地通过淘宝网卖红枣、小米等山西土特产。

  王小帮本名王志强,家在吕梁山深处的山西省临县木瓜坪乡张家沟村。2008年以前,他还过着与周边乡亲一样的生活,带着老婆在北京打工。当时和他居住在一个院落里的几个年轻人改变了他的想法。

  “这几个年轻人都在中关村工作,我发现他们在网上买东西。于是我就想,我要是能在网上卖老家的土特产,就不用过东奔西跑的日子了。”王小帮告诉记者,一念之间,他就和妻子回到了临县,在自家窑洞里支起了电脑、扯上了网线,干起了“网络买卖”。

  经过艰辛曲折的创业,王小帮在淘宝网上的网店所售商品已达70多种,都是来自山西北部临县、静乐、岢岚、原平等地的农产品,年营业额达到五六百万元。王小帮也将经营地点搬到了省城太原,自己逐渐成为山西知名的农民网商。

  “互联网改变了我的命运。在电子商务还处于初期阶段的时候,我就看准它是个方向,所以就介入了,也就有了现在这个局面。”王小帮说。

  山西省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王海啸表示,互联网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农民这个传统职业注入了新的内涵。

  农村网商集群同时也缓解了外出务工带来的“空心化”问题,有助于实现农民乐业与安居的真正统一。阿里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说,走在沙集经常能看到,一 个妇女,怀里抱着孩子就在网上谈生意,两不耽误,这就是互联网改变的农村家庭面貌。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林燚认为,许多年轻人仍然想闯世界, 但电子商务可以让他们在家门口当老板,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认为,农民草根网商正在推动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变迁成果可喜。但农民网商要走得更久,克服小农思维模式,需要持久的梦想驱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触网农民:先行者的困扰

  中国数十万计的行政村中,具有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的不在少数,但只有少数农村能够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淘宝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网商带头人 的存在。这些带头人在网商群体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启蒙和催化作用。他们善于学习、勇于尝试新生事物,并乐于分享,能够起到先富带动后富的作用。但在互联 网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网商带头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困扰和问题。

  缺技术、少人才、同质化竞争压力大

  淘宝网“山里旺农家店”店铺掌柜、山西临县农民网商王小帮谈起当前的困难与需求,直呼缺技术和人才,特别是懂网店运营方面的技术型人才。“由于起步 晚,基础差,山西很难形成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集聚。我现在相当于一个全能型人才,既要出去收购农产品,又要维护网店,搞网络营销,几乎什么都得自己做。如 果能够聘请到一个专门的人才帮我进行网络营销、管理什么的,我就能够解放出来,专门做市场开发等事情了。”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认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人才短缺问题,是制约三农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农民企业家自己要有人才意识, 政府也应努力改善当地人才环境。就农民网商而言,突破传统农村家族企业的束缚,变家族企业为现代公司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被称作“沙集网商三剑客”之一的孙寒,是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最早开网店的年轻人。他认为,目前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网商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因开发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弱。

  阿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张瑞东表示,“淘宝村”之所以能够快速长大,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其重要原因是相互模仿、细胞裂变式快速复制。很多网店没有 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网店图片以拷贝他人为主,产品以拿货为主,网店自身运营能力和创新性都比较弱。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会带来价格战,而恶性价格战必然影 响产品质量,进而威胁本地区产品的网络美誉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研究员秦中春说,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转型升级,一方面政府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深化、细化产业,向高端延伸,理性分工,不要恶性竞争;最重要的还是要诚信,以及长期品牌化经营,将文化内涵植入行业。

  空间小、缺组织、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低

  在浙江省缙云县北山村,村里集中了100多家淘宝卖家,其中多位是皇冠级卖家和天猫商户,卖家一般用自己的客厅当办公室,多余的卧房当库房,但远远 不能满足需求,部分大卖家就租用村里的闲置房屋当作库房,由于比较分散,因此出现一个网商在村里租多个库房的状况,不利于管理和发货。

  阿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陈亮表示,空间束缚是当前农民网商发展遇到的瓶颈之一。由于“淘宝村”的网商成长迅速,对办公、仓库的需求也急速扩张,但农村 的居住生活空间有限,严重束缚网商发展。同时,大型网商有扩大经营、自建工厂等需求,但受到农村土地政策的限制,通常很难实现。

  王小帮告诉记者,当前政府组织的各种培训交流会很少,即便有组织,也很少允许他们这些单个的、规模小的网商参加。“去年,我联合几个刚起步的网商组织了一个电商俱乐部,想邀请一些业内专家给讲讲课,结果谁也不愿掏经费。我已经准备不干这个组织了。”

  “农民网商的组织协会覆盖不足、管理能力弱、服务体系集聚优势有待挖掘等,成为触网农民反映最多的问题。”陈亮等专家表示,问题涉及的这几个方面也是网商发展中最能产生集聚与规模效应的方面。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系助理教授崔丽丽认为,满足触网农民的新诉求,需要政府、市场、协会多方面努力。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已有农民网商组织体系的作 用,引导网商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其次,从农村商户角度出发,应注重借助邻里示范、社交示范寻求解决自身电子商务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第三,要积极加入各 类协会组织,充分利用协会的资源和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群体创新。这能帮助商户提高自身互联网应用知识和信息使用能力,帮助商户快速准确地筛选出能够共同交 流、合作发展的商户以及社交网络。

  融资难、服务缺、多重门槛待跨越

  “我们网商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做大做强,而金融机构存在着贷款难、金额小、周期短、流程复杂等问题。”浙江丽水的农民网商吕振鸿告诉记者,一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小额担保公司,但仍然难以满足农民网商的发展需求。

  针对吕振鸿提出的问题,多位专家表示,与传统农民不同,“农民网商”需要资金量较大,仅靠自身积累难以满足需求。而农民网商主要的“资产”是生鲜农 产品、网店、网络好评等,在现行政策下难以进行抵押贷款,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创新金融制度,尽快实行农民网商投融资服务试点并将成功做法推广,从而为农民网 商发展壮大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除了较成功的农民网商,绝大多数农民仍对互联网相当陌生,城乡信息鸿沟巨大。农村一些远程教育系统,大多处 于“睡眠”状态,真正利用起来的很少,受益的农民少之又少。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政府主导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三农中的边缘工作,有限的乡镇干部把更多精力放 在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上面,信息服务等就停留在了形式上。

  此外,农民自身的互联网意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农民接触不到互联网,更体会不到互联网可能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机遇。湖北恩施巴东县清太坪镇白沙坪村 村民田发平告诉记者,村子里的农民对网购很不信任,一直担心上当受骗。“因为他们没有互联网知识,更不清楚现在互联网交易已经有了较为稳定成熟的诚信体 系。如果能让更多的农民了解互联网,接受互联网,那么这个变量将给农村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面对三农,互联网要下一盘“大棋”

  当前,在互联网进军三农的进程中,市场力量正在和政府主导的农村信息化工程携手发力,后者解决的主要是公益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农村电子政务建设问 题。互联网与三农结合的未来,将是怎样的格局?可以肯定的是,在改造传统三农,助力农业现代化、农村信息化、农民职业化等方面,互联网将大有可为,这一盘 “大棋”才刚刚落子布局。

  助力现代化农业,共保“舌尖上的安全”

  “农村信息闭塞,产品不对路,流通成本高,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问题,是困扰农产品营销的突出问题。”湖北省襄阳市农委副主任龚锡强告诉半月谈记者, 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引领农产品探索现代营销新模式。农产品通过网上营销,既能够减少流通成本,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面,还可以广泛收集 市场信息,调整产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一些眼光敏锐的人们早已上路,从种植环节的源头开始,梳理农业的互联网营销之路。“褚橙”被称为“2013年分量最重的礼品”。种植者褚时健于2002年和老伴马静芬来到云南玉溪哀牢山,历时10年耕作种出“云南冰糖橙”,人称“褚橙”。

  褚时健说:“现在农业之所以搞不好,主要是因为很多人想投入少、赚钱快,这肯定做不了好产品。农业一定是要高投入高产出。”据了解,“褚橙”能够畅销主要是有良好的品质,同时也是借助互联网这一现代营销平台,迅速提升了它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现代农业,借助互联网思维重塑农业发展。联想集团2012年投资逾10亿元成立农业控股企业“联想佳沃”,在2013年推出了蓝 莓和金艳猕猴桃,借助互联网营销,在市场上风行一时。联想集团创始人、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认为,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农村土地确权流转的改革措施,现 代农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对互联网营销更为拿手的是各大电商巨头。借助2013年精彩纷呈的O2O大潮(线上线下产业结合),一些电商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农业,希望借互联网 改造传统农业的契机,抢占下一片经济发展的“蓝海”。2014年,以生鲜农产品电商为突破口,一轮相关网站、物流投资热潮正在兴起。

  从技术环节讲,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逐渐降低,智能手机价格、宽带资费的不断下降,将使农民加快走近互联网的步伐,4G、大数据的应用更使三农触网如虎添翼。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震龙表示,中央提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互联网在这方面能够发挥作用。“我们正在试点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利用该系 统,当我们去买蔬菜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原产地、有没有污染等信息,并可通过网络查询。信息化可以给我们的食品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建设“数字化农村”,以大数据方式解决群众诉求

  相对于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对三农能够发挥作用的另一个舞台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以农村电子政务为代表的农村信息化管理。对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近年来,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国家在农村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宽带中国”战略,大力推进农村 信息化进程。目前,通信村村通工程正处于实施的第三阶段,即在“十二五”期间,推动电信普遍服务从“行政村通”延展到“自然村通”,普遍服务内容逐步从语 音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

  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各地纷纷探索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有的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和村务管理,有的开通农村廉政网对涉农惠民事项进行网上公开,还有的地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将互联网引入农村社区管理……建设“数字化农村”的趋势开始出现。

  在山东省沂水县,当地探索运用网络技术对农村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根据网格规划,沂水县每个村根据户数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有30户左右,由 一名联系干部负责,群众的一般诉求,联系干部可以解决的就地解决;联系干部解决不了的,通过网络上报给村级网格、工作片网格、镇网格,实在解决不了的,上 报县联系群众工作办公室。

  沂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吴恩坤表示,低保、邻里纠纷、宅基地、计划生育、就业甚至婚姻问题……一个个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得到有效解决。“数字化实现优化配置的不仅仅是政府的公共资源,而且促进了干群之间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的共享。”

  “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单靠传统办法管理难度比较大,利用互联网实行网格化管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龚锡强说。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说,电子政务的推进对于农村管理有很大帮助,但是它的推进难就难在村委会、乡镇一级政府能否真正把农民希望透明的农村三资公开。一些村庄自实行电子政务后,公开的内容上级领导、群众都能看到,而且不能随意改动,杜绝了暗箱操作等问题。

  培养“智慧化农民”,进一步壮大农民网商群体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撬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转变。龚锡强告诉记者,种粮 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是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有在互联网的辅助之下,才能够发展壮大,因此 应着眼于未来发展,大力培养懂互联网的“智慧化农民”。

  “尽管互联网应用于三农是大势所趋,但不能过高估计农民的消费能力,也不能过高估计农民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山西省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王海啸认 为,当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也要依托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开办专门的培训班,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 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电脑、网络技术的培训,解决农村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所需的人才困境问题。

  同时,应鼓励具有电子商务知识的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素质较高的群体成为农民网商,促使农民网商群体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