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红色经典,就不能不提及被称之为“不朽的作品”的《长征组歌》。然而这部作品是怎么写出来?它为什么会有如此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为此,笔者曾经采访过肖华将军的夫人王新兰。
1964年,身为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上将积劳成疾,得了肝炎。他不得不放下手上的工作,到杭州去养病。
这一年,是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30周年,不少同志多次约他写些有关长征的作品。他自己也一直想动笔,但由于政务繁忙,一直动不了笔。决定去养病时,他和夫人王新兰商量,利用这次休养的机会写点东西。
肖华和王新兰都亲身经历了伟大的长征。每每回忆起那艰苦卓绝的岁月,他们就激动不已。肖华说:作为幸存者,我有责任把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告慰战友,也教育后来者。
用什么形式来反映长征这一人间壮举?肖华将军认真征询了许多同志的意见,最后确定用诗歌的形式。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采用一种新的诗歌体例,即“三七句、四八开”的格式,就是每段诗歌用四个三字句,八个七字句共12行68字组成,押一个统一的韵脚。
肖华将军工作起来是不要命的,创作也如此。每天除了日常生活起居,不是服药就是看书写作。桌上的资料照样像工作时一样堆得像小山一样。
长征组诗的构架刚刚搭起来,跟他们一起到杭州的医生来找王新兰了:“新兰同志,情况不好,肖主任的转氨酶升高了”。
他们一起劝说肖华,要求他停止创作。医生说:“肖主任,这可不是开玩笑,您的身体要是不能康复,我们可是没有办法向军委交代。”
经过一番“斗争”,肖华答应注意休息。
谁知没有过两天,他半夜又起来写东西了。
(责任编辑:李艺专)
![]() | ![]() |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3-25
- 日本拟新增6艘潜艇并培训400名士
- 03-21
-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南海进行远海
- 03-20
- 海军最新锐战舰成群出动 赴战备
- 03-15
- 314中越海战中越军被击沉船只海底
- 03-14
- 量产型歼10B与歼20同场亮相
- 03-13
- 日本新型反潜机将服役 称是中国
- 03-12
- 中国公开嘲笑日本大惊小怪
- 03-11
- 中国海军第14批护航编队首次武力
- 03-08
- 中国东风21D导弹已少量部署 瞄准
- 03-07
- 海军护航编队自信透明 邀参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