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郭永顺

2013-06-08  本文来源于中国红军网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父亲1931年2月参军后所在连队是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三军团六师十六团八连,这是一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部队,指导员是个有文化的湖南人,他将父亲姓氏后面的两个字改成永顺,意识是革命永远顺利前进。

  我们的父亲郭永顺1912年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一户农民的家庭,祖祖辈辈都靠种田为生,由于他在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人又聪明,家里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省吃简用让他读了私塾,后来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他不得不缀学,十几岁就和大人一起外出当挑夫,风里来雨里去,用血汗换来一点钱,为的是减轻家里一些负担。

  1929年,红军到了他们的家乡,打土豪分田地使饥寒交迫的农民看到了希望,父亲也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参加了赤卫队并且加入了共产党,1930年腊月的一个冬夜,白匪军偷袭了他们村庄,把他和其他几个人抓进了牢房,就在敌人准备在第二天枪毙他们的前一天晚上,负责看守他们的士兵是被国民党抓丁抓去的穷苦百性,他认识父亲他们其中的一个人,而且还是远房亲戚,在夜深人静的后半夜,他打开了牢门放跑了父亲他们几个,等父亲他们跑远了,他才朝天开枪……。从此父亲和几个逃出来的同乡参加了红军,拿起了枪杆子,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后来这几个同乡,有的在江西苏区反围剿的战斗中牺牲了,有的牺牲在湘江阻击战斗中、有的牺牲在长征路上,只有父亲活到了解放。

  父亲1931年2月参军后所在连队是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三军团六师十六团八连,这是一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部队,指导员是个有文化的湖南人,他将父亲姓氏后面的两个字改成永顺,意识是革命永远顺利前进。

  父亲参军后不久,就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战斗,敌人向父亲所在连队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连长、指导员的指挥下,英勇的红军战士奋起反击,战斗打的非常激烈,阵地前横七竖八堆满了敌人的尸体,但敌人仗着人多、炮火强,仍然向羊群一样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那时的红军装备很差,在打退敌人的几次进攻后,红军与敌人展开了近距离的白刃战,杀声、喊声混成一片,红军将士们的大刀有的砍钝了,有的刺刀捅弯了,正当父亲累的气喘嘘嘘时,一个1米8左右的大个子敌人端着刺刀冲向父亲,就在敌人用刺刀捅向他的瞬间,父亲扣动了扳机,将枪里仅有的一发子弹射向敌人,大个子敌人哼都没哼一声就像面口袋一样倒了,他在向前扑倒时,他的刺刀将父亲的裤裆刺穿了……

  危急的关头,红军的预备队冲了上来,敌人丢下满山的尸体,向鸭子一样被撵了下去,战斗中连长、指导员和全连六十多名战友牺牲了,早上还有说有笑的战友们转眼就没有了,炊事班班长挑上来的饭菜都没有人吃了,望着那么多牺牲的战友老班长嚎啕大哭,那哭声让每一个活着的人听了心里都发颤,面对死亡,红军将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更加奋勇的杀向敌人。

  父亲回忆当时的战斗说“那时的红军战士各个心中充满了复仇的火焰,各个都杀红了眼,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你不杀死敌人,反过来敌人就会杀死你,战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在后来多次的战斗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父亲得到了锻炼和提高,1934年初他已是三军团六师十六团八连的政治指导员。

  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部队伤亡很大,根据地越来越小,加上敌人的封锁,红军和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难,没有粮食、没有咸盐,不得已,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离了苏区,进行战略转移,踏上了艰苦的万里长征路。当年我们老家江西省兴国县就有3万人参加了红军。解放后,全县存活下来的红军将士不足500人,长征途中几乎是每一华里就有一名兴国籍战士倒下。

  没有了根据地就没有了后方,就没有了依靠,就像孩子没有了家,指战员们不知道要往那里走,也不知道目的地在那里,苏区的老百姓也不知道,红军一走白匪军来了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乡亲们手里拿着煮熟的番薯和草鞋来送红军,他们紧紧的拉着红军战士的手,热泪撒满了衣襟,战士们和送行的乡亲们情绪十分低落,……红军走后,敌人对红军家属进行了各种疯狂的残酷的迫害,爷爷被敌人抓去,浑身上下和双腿被打的皮开肉斩,骨头都露出来,

  记得96年8.1建军节,当我们为父亲打开录音机播放《长征组歌》,“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紧紧拉着亲人的手,亲人何时回故乡……”的时候,父亲已是泪流满面。

  父亲回忆:当年离开江西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个同乡,托这位同乡转告父亲和妻子,他和红军走了,到什么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也不知道,如果三年没有消息,那就表明他牺牲了,妻子也不要再等他了,另外找个好人家。有一位姓张的排长,他的妻子在部队出发的前一天赶到了部队的驻地,两口子依依不舍,妻子送了十几里路都不肯回去,后来,这位排长在34年12月中旬的湘江阻击战中身负重伤,肠子都流出来了,他把流出来的肠子推回去,再扣上一个碗用皮带勒紧,继续和敌人战斗直到最后壮烈牺牲。

  长征路上敌人步步紧逼,为了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师长黄克成(解放后毛泽东授于大将军衔)亲自向父亲所在营下达了阻击敌人的任务,目送着师长和大部队的战友们远去,每一个留下来红军战士都知道一场恶战就要来临,主力部队越走越远,不会再有增援部队,而敌人会越来越多,弹药会越来越少,能够活下来的机会非常渺茫,面对死亡,没有一个战士懊悔、沮丧,大伙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抓紧时间构筑工事、准备弹药,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深深的感动着父亲,作为政治指导员的父亲,他深知每一个留下来的红军战士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和连长没有再去多说什么,只是用力和每一个战士用力的一一握握手,大家心里都知道那是无言的告别,“我们今天就是死,也要让敌人死的胆战心惊!”“把敌人放近点再打,很狠的打!”“要注意节省子弹”。 (责任编辑:林秀香)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