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

  • |
  • 幻灯播放
  • |
  • 查看原图
  • |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loading...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2010年2月,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被改造成夜总会。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复原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中正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