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文化 > 红色收藏 >

长沙民间博物馆的“红色收藏”(2)

2011-09-14  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作者:中国新闻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内,57岁的“红色收藏家”傅伯瑜不停地向客人们展示宝贝:毛泽东长征时用过的行军床和马鞭,在西柏坡曾经给中共领导人拍过照的相机,毛泽东首次访苏的邀请函以及一幅幅“毛体”书法真迹……

红色收藏相机

  傅伯瑜展示曾在西柏坡为中共领导人拍过照的相机

  傅伯瑜又捧出一本发黄的字典式的厚书。“这是我的镇馆之宝,1944年5月出版的首部《毛泽东选集》。”

  翻开这本珍贵的《毛泽东选集》,第一页是毛泽东儿媳邵华和孙子毛新宇2006年的签名,中间文字仍然清晰可见,最后一页几行大字十分醒目:“毛泽东选集;编印:晋察冀日报社;发行:晋察冀新华书店;定价:三百元;一九四四年五月初版。”

  “锅底灰当油墨,稻草浆为纸张,这也是首部《毛泽东选集》的独特价值。”傅伯瑜介绍,当时印刷设备陈旧,物质匮乏,没有油墨,书印负责人带领大家用猪油和锅底、柴草烟灰熬制而成;没有纸张,就用稻草、谷秆作为主要原料土法制作。

  57岁的傅伯瑜是江西人,农家子弟,当过18年兵,1993年复员后成了当地有名的企业家。正是怀着对毛主席的特殊感情,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迷上了红色收藏。经过30多年努力,目前藏品超过100万件,“几乎可以囊括毛主席的生平了。”

  2005年初,傅伯瑜来到长沙县暮云镇牛角塘村,兴建了伯瑜万福源博物馆。据了解,馆内仅金银铜木瓷等各种材质的毛泽东塑像就有50000多尊;《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和《毛主席语录》万余册,其中有37种外文版、6种少数民族文版和盲文版……

  作为镇馆之宝,除了中共首枚党章和首部“毛选”,湖南省红色收藏委员会主任张曼玲认为,傅伯瑜还收藏了世界上最小的金质毛泽东微型像章、一件中国赠送某国的国礼《万里长城羊皮画》、一尊以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像为蓝本的1977年9月9日江西景德镇出窑的瓷像。“这几件臧品属罕见珍品。”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