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精神——开拓进取

2013-11-28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勤劳刻苦、开拓进取这是学界一致公认的客家精神的重要方面,这种精神无论是在民间歌曲,或是在舞蹈、杂艺,或是戏曲艺能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在客家山歌中有许多歌唱勤劳刻苦精神的曲

  勤劳刻苦、开拓进取这是学界一致公认的客家精神的重要方面,这种精神无论是在民间歌曲,或是在舞蹈、杂艺,或是戏曲艺能中,都有鲜明的体现。

  在客家山歌中有许多歌唱勤劳刻苦精神的曲目。如:梅县的叠字山歌《嫁郎爱嫁劳动郎》就是较为典型的一首。歌中唱到:“老妹千祈爱嫁深山壁背角里烧炭打炭、战天斗地、勤勤俭俭、会划会算、老老实实、乌乌赤赤、囊上晒到起松光节水涿去都会(的)劳动郎。”歌中表达了对勤劳俭朴、老实健壮的劳动郎的热情赞颂,同时批判了好吃懒做的流浪汉。褒勤贬懒确已成为客家山歌重要的歌唱内容,如宁化山歌《农工商学都要勤》、明溪《连妹要连有力头》、《好男不要爹田地》、龙南《有女要嫁放排郎》、定南《十劝亲郎爱耕田》等。这种风气对青年男女的审美观念也起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以劳动为美、健康为美的审美观。如赣南崇义山歌唱道:“白白净净哥唔恋,乌乌黑黑哥唔嫌,好比山上牛奶籽,你哇苦来捱哇甜。”

  在民俗节日中,各种各样的歌舞、杂艺、增添了节日的气息。《鲤鱼灯》就是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据《隋书音乐志》载:“鱼化龙、龙变鱼,黄龙变。”在隋代以前就有鱼龙变幻的艺能。隋代诗人薛道衡、南宋词人辛弃疾均有关于歌舞鱼龙情景的咏诵。今日客家地区所流行的《鲤鱼灯》舞,当为历代中原歌舞的继承于发展。客家人之所以喜爱《鲤鱼灯》舞,究其原因除了因为鱼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外,还有其更为深刻的涵义。首先鱼与余谐音,常与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相联系在一起,因此,鱼便成为了吉祥、幸福的美好象征。其次,鲤鱼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还与鲤鱼跳龙门联系在一起,寄寓着向上跃进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勇于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蓬勃向上的精神。

  客家人的开拓进取精神还表现在汉剧艺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根据目前的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客家汉剧(外江戏)与湖南班(即祁剧,亦称楚南戏)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据调查,湖南班于清乾隆年间就传入闽西。此时,其唱腔、剧目、表演仍按祁剧规范。之后,曾吸收了木偶戏、西秦戏、潮剧、饶平戏以及闽西的中军鼓乐、十班和民间小调的艺术营养,使音乐唱腔得以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既保留了楚南戏的风貌,又有别于皮簧举重的一个独具风格的地方戏。

  在客家艺文中,客家人的革命精神也得到了反映。这种革命精神表现为对封建统治的坚决反抗。如闽西武平山歌《敢闹暴动唔怕天》唱:敢唱山歌唔怕人,敢拆庵庙唔怕神,敢打阎王唔怕鬼,敢闹暴动唔怕天。在封建社会,客家妇女所背负的精神枷锁比男子更为沉重。因而客家妇女反封建礼教的革命精神在客家艺能中也有相当程度的反映。“有本打铁唔怕铁屎烧,有本恋郎唔怕丈夫瞄,总要两人情意好,郎拖斧头妹拖刀”。这种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又转化为一种热心于革命的行动。客家妇女唱出了《剪掉髻子当红军》等新民歌。此外,客家艺能还成为客家人表现怀念故土、热爱祖国情怀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许多老华侨都将山歌作为维系下一代与祖国感情联系的纽带,对下一代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手段,而提倡学习山歌。


(责任编辑:陈翠琴)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