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春节,周令飞在为父亲周海婴整理房间时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其中藏有父亲70多年来拍摄的两万多张底片。这些照片包括1948年底自香港秘密北上参与政治协商的民主人士的独家影像;也有鲁迅家族的各种日常琐事,透露了"后鲁迅时代"鲁迅家族的诸多细节;还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市井民俗,留下了社会各阶层生活切面。这些照片让人们看到了周海婴作为"鲁迅之子"公共角色背后的巨大精神"暗室".在9月初"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展周海婴早期摄影展"上,周海婴之子周令飞接受了《外滩画报》的独家专访。
9月10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人头攒动的展厅中,周令飞的样子很容易让人一眼认出:身材高瘦、眉毛浓密,那一撇标志性的"一字胡"更是与鲁迅如出一辙,也道出了他"鲁迅长孙"的身份。
多伦现代美术馆位于鲁迅在上海岁月最重要的居住地--虹口,而"鲁迅长孙"的出现,使得此情此景颇有意味。
"你长得比你父亲更像鲁迅,眉宇间真有鲁迅的神韵"、"这就是隔代遗传吧"……热情的观众议论纷纷,并围着他索要签名,周令飞则谦虚而低调地回应道:"是有很多人这么说。但我现在也已经过了祖父去世时的年龄了。"
1936年,55岁的鲁迅于上海山阴路故居去世。一转眼几代春秋,鲁迅家族的第三代也已近花甲。周令飞现任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也担起了鲁迅后代"唯一代言人"的角色。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又恰逢其诞辰130周年,周令飞频繁往返于京沪两地,日夜为此奔忙。
而今年,亦是周令飞父亲、"无线电专家"周海婴辞世之年。9月10日,多伦现代美术馆与周令飞共同策划"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展(1946-1956)",作为对他的追思。
周海婴是鲁迅的独生子,1927年在上海出生时,鲁迅已年届半百。老来得子,使得鲁迅对他宠爱有加。鲁迅和许广平亲昵地称他为"小红象",出生100天便抱他去沪上知名照相馆拍了照,成就了那张着名的合影《一岁和五十岁》,也在冥冥之中为周海婴日后爱上摄影埋下伏笔。
今年4月7日,83岁的周海婴去世。知名学者、画家陈丹青说,自己在看到讣告的第一念,眼前呈现的不是暮年白发的海婴,而是一枚老照片上,鲁迅过世没几天,坐在父亲书房藤椅上的那个七岁的丧父的男孩。
周海婴的大半生都以"鲁迅儿子"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扮演着一个伟大父亲的"护旗手"的角色。而他毕生保有的摄影爱好,以及他在摄影艺术领域的造诣和成就却鲜为人知。
直到2006年春节,周令飞在北京整理房间时发现一个樟木箱,打开一看,竟藏有父亲70多年来拍摄的两万多张底片,每张底片都带有底片夹,硬纸壳里有透明的薄纸袋。他看到父亲把底片一条一条地剪开放在里面,并标好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和所用相机型号。
"这里面有这么多底片啊?"周令飞问父亲。"以前拍得太多了,也没时间整理。"这偶然一句,触碰了周令飞敏锐的神经。七十年代时,周令飞也曾在《解放军画报》当过摄影记者,直觉告诉他,这里面一定藏着"宝贝".第二天,周令飞就开始为父亲整理底片,由于两万多张都是负片,他便花了一大笔钱将之扫描出来,保存在电脑里。
一张张照片翻过,民国时期上海特有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态跃然眼前,有弄堂里的中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也有弄堂外的街头景象和社会风情。周令飞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四、五十年代,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生活的样子。照片还包括1948年底许广平母子随新政协民主人士从香港北上,参加新中国民主政治筹建的场景。周海婴作为当时唯一在场的记录者,使得这组影像成为新政协历史上的文献孤本--这也是他自己最得意的照片。
这使周海婴的这批作品更加弥足珍贵。他曾在摄影集的自序中写道:"在摄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如今却无意间为大家与小家留下了凝固的瞬间。"翻看着照片如获至宝的周令飞难抑心中的激动,他感激北京干燥的气候让这些"凝固的瞬间"得以留存,也使得他在周海婴人生的最后几年真正读懂了父亲。 (责任编辑:曾丽飞)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6-20
- 叙利亚否认中俄伊叙将举行军演
- 06-14
- 菲越等四国海军拟联手对付中国南
- 06-01
- 潘基文任吴红波为联合国副秘书长
- 05-28
- 李宇春开唱大秀事业线
- 05-16
- 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停靠菲律宾
- 05-14
- 广东省军区政委称可守好黄岩岛
- 05-14
- 保健食品真能抗癌吗?
- 05-10
- 解放军空军新型战机进驻西藏
- 05-10
- 若菲佣敢开第一枪中国海军定严惩
- 05-09
- 常此摩擦中菲不动武将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