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山老人在讲述当时的情景
近日,带着敬仰之情,记者走访了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吴上楼村的一位年逾古稀的“红流”(曾是流散的老红军)吴仲山。他是著名的固始县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和二道河农民起义的唯一幸存者。
已经96岁高龄的吴仲山,看上去身体依然硬朗。“我爷爷就是眼睛看不到了,饭量什么的都还行。”老人49岁的孙子吴作立告诉记者。
吴仲山老人在儿子吴继炯10年前去世后,就一直跟孙子住在一起,由孙子一家负责老人的生活起居。
“最苦要数挖煤哥,八天六夜难诉说,下窑步步低,如似见阎罗,汗点点点滴,流似一道河……”这是《杨山煤矿工人起义歌》里的内容,老人平时没事时就唱这首歌。
吴仲山介绍说,当时家庭很贫困,父母都在地主家帮工。他14岁就参加了杨山煤矿工人起义和二道河农民起义,接着和起义队伍一起加入了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区开展革命斗争。
“早在1927年,固始二道河村就发生过农民革命暴动,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吴仲山说,“固始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在武庙集乡,而固始县最早的苏维埃党小组诞生在方集镇二道河村。”
1929年10月5日,在中共商城县委和杨山煤矿党支部的领导下,杨山煤矿数百名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吴仲山联合附近的农民一起声援起义。
“初战告捷,当晚就成立了由80多人组成的杨山煤矿工人纠察队,张泽礼任队长兼党代表,我也成了纠察队的队员。”吴仲山回忆,“起义队伍高举着红旗,挥舞着铁镐、长矛横扫了山下曹里楼、徐下楼、桥头店等20余处的土豪劣绅,缴获土枪60多支。”
1931年,由于反动派疯狂反扑,只有16岁的吴仲山和战友们被迫离开二道河村一带,前往大别山金刚台等地活动。当时反动派追得很紧,战斗打得也很惨烈,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他们白天在山上躲藏,晚上出来活动。就这样在山里与敌人周旋了两个月,1000多人只剩下不到50人。
最后,吴仲山和幸存的战友们把枪埋在金刚台下面,准备等到大部队回来时再来拿。吴仲山偷偷地回到了吴上楼家里,从此以后就与红军队伍失去了联系,直到1979年国家寻找红军流散人员时,才找到了他。
据史料记载,1929年10月5日爆发的河南省固始县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是根据我党“八七”会议和“六大”会议精神,在著名的商(城)南起义的直接影响下,由该矿工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胜利后,他们建立了杨山矿工赤色工会和杨山煤矿工人纠察队,开始了武装斗争,并得到了工农红军与近邻地区农民赤卫队支援,建立了8个乡苏维埃政权,还为革命事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骨干。
现任杨山煤矿矿长的李凤林告诉记者,杨山矿工武装起义,就全国来说,虽然在规模上与影响上都不算太大,但从斗争时间与取得的成就来看,在我党历史上和我国工运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煤矿史》、《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都把这次暴动写入重要篇章。
(责任编辑:张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