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新闻 > 人物访谈 >

97岁老红军袁春明讲述长征故事

2011-07-08  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    作者:孙戉 童曙泉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80后”的杨阳,去年到居委会工作。报到第二天就上门拜访袁老。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各种方式,向居民们讲述老红军“隐居”30年,不要国家补助和乐观豁达、勤劳助人的故事。“老红军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小区的无形资产,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传承下去。”

老红军袁春明

  喝几口二锅头,袁春明放开嗓子:“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声音苍凉沙哑,别有韵味。

  安居北京亦庄的袁春明,是本市目前惟一一名拿优抚金的老红军,97岁了依然精神矍铄,依然爱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军歌。

  “我属虎,多大岁数?我也记不清了。”老人笑呵呵地说。不过,自己的长征岁月,她记得非常清楚。“爬雪山、过草地,草地有水草地、旱草地两种。水草地里睡觉,都是三个、五个互相枕着睡,这样身上就能有块干松的地方,能睡得好一些。”

  1914年9月27日,袁春明出生在四川省广元县袁家梁村一户贫苦农民家,行六。几个月后,父母就把她送给了别人。13岁那年,养父母又把她送了吴家做童养媳,“旧社会里就是小奴隶,当牛做马,挨打受气”。一天,“婆婆”让她去镇上卖米,正巧遇到了一支红军宣传队。一听说“不让穷人吃苦受罪”,她当即把卖米的钱托人捎回家,只身参军入伍。

  长征时,袁老主要在红31军军需处工作。她年轻力壮,手脚勤快,一天一夜能手工缝制三件军衣:一件上衣,两条军裤。还经常和男同志一起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去背粮食,少则30公斤,多则50公斤。每次战斗结束,她都抢着去背运战利品。

  “那年冬天下大雪,我们几十个人去背盐,回来时迷失了方向。天黑了,人累了,我们只好就地歇息,点起火堆围坐一圈,抱着盐袋睡去。第二天一早醒来,每个人都被大雪埋住了,只有面朝着火堆的地方没雪,冻僵了手脚,差点就牺牲了。”

  “吃了好多苦头,到达延安后,部队送我到学校补习了两年文化课,然后分到纺织厂织袜科,一天最多时用手摇机织了43双袜子。”老人自豪地说。

  在记者的一再恳求下,老人才勉强同意家人打开箱子,拿出一份编号“退字2103号”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退伍证”。经历近70年,退伍证已变成焦黄的颜色,上面用毛笔字记录了袁老1942年2月19日在延安退伍。当时实行“精兵简政”,她主动响应上级号召,解甲归田落户延长县,从此当了农民,变吃兵饷为产军粮。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