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石城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是一个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走进这座古县城,处处皆风景,石、山、水浑然天成。丹霞地貌通天寨、九寨峡谷温泉、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资源嵌在武夷山脚下熠熠生辉;闽粤通衢、宋代古城墙、宝福院塔、桂花屋等客家名胜古迹“群星”闪耀;石城阻击战遗址、红石寨、红军秋溪整编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然而在几年前,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却落得“外地人不知晓,本地人不看好”的尴尬地步。
如何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做大旅游产业,促进经济转型?该县组织四套班子领导看景点、谈感受、议发展,最终确定了“主攻旅游”的发展战略。于是,一场鼓舞人心的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序幕拉开了。该县高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聘请了浙江大学设计院专家对石城的旅游资源进行全盘科学规划,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项目覆盖”为原则,多途径、多方式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分别对南庐屋、桂花屋、古城墙进行修缮,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石城阻击战纪念园和修葺部分红色遗址……与此同时,该县还大力向外推介石城生态旅游资源,引进了广东番禺潮流水上有限公司投资2亿多元,开发九寨温泉度假村和赣江源水上漂流项目……经过几年的大力建设,石城旅游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蜕变,逐步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从有到特石城周边县市的旅游产业都起步早、发展快,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抢占产业高地呢?——石城决策者认识到,唯有打造自身特色,才能在旅游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该县高瞻远瞩,依托自身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唱响“赣江源”品牌,打造“中国最美莲乡”生态休闲旅游胜地。以此为目的,该县借助206国道贯穿全县的交通优势,以生态、观光、效益“三合一”为原则,沿国道建成“百里莲花观光带”,使游客一进入石城便能拾一篮芳香,赏一路荷花,感受莲乡“别样红”的风景。同时,该县以地质公园通天寨、南庐屋景点为平台,投资200多万元打造“百亩荷花观光园”,在观光园里架设了观光走廊、休闲凉亭,以水池的形式种植了500多种不同种类的观赏性荷花,供游人戏水赏花、采风拍摄。
为唱响旅游品牌,石城县还举办了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举行了“莲乡靓妹”评选和采莲、赏莲、品莲、摄莲、画莲、写莲等系列主题活动。同时,该县还多次组织省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探访赣江源头、体验激情漂流,组织青少年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保护母亲河、走近赣江源”系列活动,举行“生态旅游”高峰论坛,擦亮了“赣江源”、“中国最美莲乡”等金字招牌,凸显出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着省内外无数游客纷至踏来,感受莲乡的无穷魅力。
从量变到质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短短两年时间,石城各个旅游景点“百花齐放”,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前来,“中华旅游文化名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等荣誉也被石城纳入囊中。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石城审时度势,把目标放在打造精品景点上。该县整合各个景点的优势,以项目推进为切入点,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去年以来,该县相继完成了通天寨、九寨温泉、赣江源漂流等大型旅游设施建设。同时,该县投入2000多万元,修通了206国道至通天寨、206国道至赣江源、杨任坑至九寨温泉、大畲古民居至通天寨顶玉盂寺等6条旅游公路,并全线开通了旅游公交线路,使各个旅游景点串成一条线。该县还致力于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建设,对住宿餐饮以及其他服务设施展开了一系列的结构性调整,引进客商投资新建一家四星级宾馆、两家三星级宾馆,并着手建设旅游购物中心、旅游演艺场所,推出具有石城特色的“全荷宴”。
旅游是形,文化是魂。要给每个景点附上故事、传说、诗词题赋,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吸引游客。秉持这一发展理念,该县在抓好旅游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抓好文化内涵“软件”建设,利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灯彩之乡”等美誉,以及石城灯彩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契机,通过挖掘自然景点中的文化内涵,把民间艺术、民间故事搬上旅游产业的舞台,使文化事业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如今,活跃在该县各旅游景点的民间文艺团体有20多个,石城砚、王润生毛笔等特色文化产品的年销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
(责任编辑:曾丽飞)- 相关阅读:
-
赣州大学生暑期踏上红色之旅
古巴奇人:生活快乐为 | 梅州:军民十年携手同 |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8-27建党伟业:狂儒辜鸿铭“辫子教授”
- 08-26独家揭秘:一代伟人毛泽东
- 08-26不能让珍贵的战斗遗迹就这么消失了
- 08-26影艺:永远不落幕的红色影视
- 08-22奋斗的记忆——寻访红色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