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临终最牵挂的人和事

  • |
  • 幻灯播放
  • |
  • 查看原图
  • |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loading...

  从1972年发现膀胱癌病情到1976年逝世,由于工作繁忙,病情一拖再拖,周总理以惊人的毅力和病魔顽强抗争着。他鞠躬尽瘁、苦撑危局,临终弥留之际,叶剑英曾嘱咐身边的人一定要将总理说的话都记下来,但最后总理却只留下一张白纸,这张神秘的白纸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隐情?周总理生前最牵挂的人和事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来一一揭秘。

  ● 遗言国宝交故宫

  周恩来临终交代邓颖超,将六伯父原来收藏的、自己平常喜欢观赏的那批国宝级文物在他去世后“全部交给国家,由故宫博物院全权处理”。周恩来的六伯父周嵩尧倾毕生积蓄收藏到了数十件国宝级文物。新中国成立初期,周嵩尧被安排到中央文史馆做首批馆员。周嵩尧去世前,遗言将自己收藏一生的贵重文物全部赠送给侄儿周恩来。周恩来临终前又遗言邓颖超:“将这批文物全部交给国家,由故宫博物院全权处理。”

  ● 希望小平“忍一忍”

  据周恩来卫士高振普回忆,大约在1975年8月份的一天,周恩来的病势已很沉重,周恩来清楚地认识到邓小平的治国才能和人品学识,是继毛泽东之后共和国的中流砥柱。那天,周恩来头脑比较清醒。他不顾病痛,突然要求病房内的医生、护士全部退到病房外。这是他住院期间仅有的一次。

  病房里只剩下邓颖超和高振普之后,周恩来要高振普拿来纸笔,让他写东西。周恩来用左手托着放好纸的木板,用右手颤抖着写字。邓颖超见状,便对他说:“你口述,我代你写。”周恩来头也不抬地回答说:“不用了,还是我亲自写。”

  高振普看见周恩来是在向毛泽东写信,提议由邓小平代替自己担任的国家和党内的职务。这是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拼尽全力举荐邓小平的最后一搏。周恩来的这封信写好后交给了邓颖超,由她转交中央,并向邓小平通报了信的内容。于是,毛泽东利用和邓小平一起会见外宾结束后的机会,正式“考验”邓小平。与主席的谈话一结束,邓小平便赶来向总理报告。总理费力地睁开眼,已不能起坐,邓小平把主席和他的谈话内容告诉了总理。总理听了是有点生气的,是瞪着眼睛对邓小平说:‘你就不能忍一忍?’”

  ● 骨灰撒大地 力主殡葬改革

  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大会结束后,邓颖超对周恩来骨灰三鞠躬,然后趋前打开骨灰盒,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骨灰,一边眼含热泪地说:“恩来,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室内顿时传出一片哭声。邓颖超这里说的是周恩来的什么“愿望”呢?这个愿望就是撒掉他的骨灰。

  周恩来是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一生都在考虑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殡葬改革问题上更是体现了他的这种始终如一的精神。周恩来说:“人死了,不做事了,还要占一块地盘,这是私有观念的表现。我们中国人多地少,所以坟地问题一定要解决。”

  最后还是由中央决定:派飞机去撒,并由罗青长、郭玉峰(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树迎和高振普4个人去执行撒骨灰的任务。撒的地点也是根据周恩来生前遗愿由中央同意的。头把骨灰撒北京、二把骨灰撒密云、三把骨灰撒天津 、四把骨灰撒滨州。

  ● 北海湖畔祭老舍

  周恩来就治的医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在北海公园的西侧,与中南海西花厅仅一街之隔。院方在周恩来病房东侧开了一个便门,有时周恩来便在医护人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陪同下到北海公园散步。有一次,周恩来一行散步到北海公园的仿膳饭庄,看到“仿膳”牌匾下边的题签已被人挖掉时,脸色骤然严肃起来。

  北海公园的仿膳饭庄是个老字号的饭店。新中国成立后,仿膳饭庄的领导想请一位名人为饭庄题写个店名。老舍二话没说,就给饭庄写了“仿膳”两个大字。店方将其制成一块牌匾,高高地悬挂起来,给饭庄平添了几分高雅和壮观。周恩来和老舍有着极其深厚的友谊。他俩从抗战期间相识,然后相交、相知,情谊与日俱增。1966年,周恩来得到老舍的噩耗后曾当着身边工作人员的面跺着脚说:“把老舍先生弄到这步田地,叫我怎么向社会交代啊!”

  1975年8月24日,是老舍罹难的九周年。残阳夕照,周恩来又一次在医护人员和身边人员陪同下散步在北海公园。走着走着,周恩来突然停下了脚步,硬生生地站在那里,默默地望着静静的湖水出神。

  ● 《养蜂促农》赠藏胞

  周恩来一生有两件比较遗憾的事:一是未能去台湾,二是未能到西藏。但他对台胞、对藏胞一直十分关心,并且一直不放过去西藏的机会。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他就曾提出率团赴藏,后因高原气候、身体等原因未能成行。197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周恩来为了圆自己去一趟西藏的梦,再次提出由他率中央代表团进藏。医疗领导小组的有关人员就此询问医疗组组长吴阶平大夫,吴阶平作了回答:“总理目前病势很沉,根本适应不了高原缺氧等高山反应。”

  后来,华国锋回忆说:1975年8月29日,周总理把我叫到他的病房说,你们到了西藏后,要转达我对西藏人民的问候,要鼓励进藏的各族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感谢他们这些年在西藏的辛苦工作和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成绩。一定要告诉进藏的同志们,要特别注意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注意培养民族干部,让民族干部大批地、尽快地成长起来。

  华国锋回忆说,总理谈的时间比较长,内容也比较多。从他那里刚回到家,又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说:“我看过一部科教电影《养蜂促农》,可能适合藏民们学习、使用,你把它带到西藏去,给那里的同志们看看。但是,你不要说是我周恩来送的,就说是国务院送的。”周恩来还说,他很想念西藏人民,因为身体条件不允许,不能去看望大家了,请他们理解。

  ● 《辞海》修史 为杨度正名

  1975年9月下旬,周恩来的病情急转直下,癌细胞迅速扩散,不得不中止了所有接待活动。有时进入昏睡状态,医护人员尽最大的努力,延长他的生命,减少他的痛苦。10月7日,周恩来突然清醒,他对秘书说:“你告诉王冶秋,‘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杨度,晚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做了大量工作。请王冶秋将此情况转告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修订编辑委员会,在编写‘杨度’这一人物条目时,要将这一史实写入,以免日后湮没无闻。”

  杨度晚年,对蒋介石独裁和残杀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十分愤恨和不满,毅然于1929年周恩来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尽管杨度的生命只剩下两年多时间,他却为党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掩护革命,营救革命同志方面有着重要贡献。由于杨度入党后是和周恩来单线联络,外界知道的人极少,为怕这一重要史实埋没,周恩来临终前托王冶秋转告《辞海》编委会,将杨度鲜为人知的一面记入其条目。

  ● 关心矿工肺癌 遗体解剖总结经验

  1975年2月4日,医务人员再次对周恩来作膀胱镜检查,并对发现的癌细胞作电灼处理。手术刚结束,周恩来就忍着疼痛问:“李冰来了没有?”李冰是李克农的女儿,当时任北京日坛医院的党委书记。李冰听到周恩来叫她,很快来到手术台旁,侧耳聆听。周恩来声音不大但很清楚:“李冰,你知道不知道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的情况?”李冰连忙回答:“知道。”“知道为什么不去?你应该马上派人去云南锡矿,到当地去研究治疗,解除他们的病痛。”

  周恩来说得那么坚定有力,李冰应了一声“是,我马上去”以后,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赶快离开手术台,快步走到医院的走廊,任凭泪水流淌。当周恩来生命进入弥留阶段后,只要他醒来就一再叮嘱医护人员:你们给我治疗是个好机会,你们可以在我身上总结经验。现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人遭受着癌瘤的折磨,我就不相信对癌症没有办法。我死后你们可以解剖我的遗体,我相信总有一天,治疗癌症会有突破的!

  ● 召见罗青长 不忘台湾同胞

  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曾召见了罗青长。罗青长回忆道:1975年12月20日上午,周恩来的体温升至38.7摄氏度,他突然提出要见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当时,中央有个规定,只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才能见周恩来。于是,工作人员便一再打电话请示。电话最后打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动情地说:“总理都病成这样子了,他要见谁就让他见谁,还请示什么。”于是,值班人员依照周恩来的吩咐,派汽车把罗青长接到医院。罗青长刚进病房,周恩来就昏睡了过去。罗青长只好在病房旁的小客厅等候。

  周恩来用微弱的声音说着,要罗青长不要忘了台湾同胞,更不要忘了那些为革命作过贡献的台湾朋友,哪怕他一生中只做过一件有益于革命的事,比如还在台湾的两位姓张的朋友(张学良和曾任重庆宪兵司令的张镇)……没有谈多少,周恩来又一次昏迷过去了。医生马上进病房检查和抢救,谈话被迫中止,罗青长只好退到病房外等候。等了一段时间,周恩来还没有醒来。罗青长知道周恩来病情已很沉重,不能让总理因他来谈工作而再度昏厥。于是,罗青长悄然离开了病房。

  这就是周恩来,他赤诚待人,肝胆照人,不管党内党外,他都是最可依赖的同志和朋友,即使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也不会忘记。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