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春节是泉州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更是侨乡民俗精彩荟萃、集中展示的宽广舞台。正月里,各地民俗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跳火盆”,或称“跳火群”,是泉州不少农村春节期间的保留节目。当夜幕降临,村民们以家族为单位,在家门口燃起干薯藤、稻草等组成的火堆,家中男子成员逐一从熊熊火堆上跳跃过去,一边跳一边念唱着祈求来年兴旺发达、幸福安康的歌谣。火盆跳完后留下的灰烬,还会被各家主妇小心收置在火笼中,藏于房内床下,俗称“挑金挑银”,寓意火红兴旺。
“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国若狂”。明何乔元《闽书》中的这一段,讲的是泉州“妆人”、“妆阁”踩街民俗活动。活动中,参与群众化装成各种戏中的古装人物,以踩高跷、蜈蚣阁(抬阁)、骑马队、彩车等不同形式体现,踩街队伍中伴有南音、什音等各种乐队,同时配以踢球舞、剑舞、扇舞等富有闽南风情的舞蹈,游人市民沿街围观,万人空巷。
不得不说的还有“灯”,这是光明之城新春期间必不可缺的主角。在泉州,不管是在繁华的市区,还是在偏远的山区,当春节的脚步临近,不光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即使是寺庙道观等场所,也都挂起了平安灯、祈福灯,并开展传灯法会等活动,给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祥和的氛围。不过,由灯带来的欢乐高潮则出现在俗称“小年兜”的元宵前后。每逢上元佳节,市区万灯齐挂,文庙、开元寺、威远楼等处所更是灯光辉煌,人山人海,而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以南安英都为代表的乡村。拔拔灯、宫灯、料丝灯、玻璃灯、莲子灯、润饼灯……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的灯让泉州早在明朝就有了“天下上元,灯灼之盛,无逾闽中(泉州)”的赞誉。
送神接神、拍胸舞、骑驴探亲、车鼓表演、火鼎公婆、木偶戏、舞狮弄龙……悠久历史馈赠给泉州的丰富民俗活动,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泉州本地人都难以扳着指头一一细数过来,让古城无愧乎“海峡西岸名城、多元文化宝库”的美名,而更让人可喜的是,秉承千百年来海纳百川的宝贵品质,泉州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着像三峡移民“摇旱船”这样更多的外来民俗,为名城的民俗盛宴又增添了道道美味大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