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文化 > 红色收藏 >

30年痴迷“红色经典”的收藏

2011-05-27  本文来源于德州日报    作者:王磊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他既不会打牌,又不爱下棋,却对收藏“红色经典”情有独钟。自1979年底开始收藏有关马、恩、列、斯、毛等伟人的著作、画像、纪念章等物品,30多年来,他收集到的“红色经典”达7万多册(件),投入的资金已达30多万元。

  今年58岁的范建政,退休前是禹城市物价局的一名干部。他既不会打牌,又不爱下棋,却对收藏“红色经典”情有独钟。自1979年底开始收藏有关马、恩、列、斯、毛等伟人的著作、画像、纪念章等物品,30多年来,他收集到的“红色经典”达7万多册(件),投入的资金已达30多万元。

  学生时期,范建政就爱看书、买书。渐渐的,从买书、看书,发展成为收藏书。现在,他的业余时间、节假日以及全部的工资收入,几乎全部用在了收购旧书上。

  谈到痴迷“红色经典”的收藏,范建政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降低了。因此,读一些精神修养方面的书很有必要。而‘红色经典’是人类思想的精华,现代人更应该多读一读。收藏‘红色经典’,还能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次,在本市张庄镇大集上,他发现了一幅1968年淄博针织一厂生产的毛主席画像,如获至宝,毫不犹豫地花120元将这幅画买回了家。

  1998年7月,范建政在物资局租了一间24平方米的闲置办公室,投资2000多元,焊接了柜台和书架,将自己多年积攒的 “老古董”放在书架上,开办了自己的 “红色经典古旧书屋”.已退休的妻子王秀梅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当起了书屋的 “经理”。书屋特殊的性质,吸引了大批读者前来借阅。有些党政部门的主要领导,也专门抽出时间到这里 “探宝”,一饱眼福。这事被媒体报道后,外地的一些企业老板、党政干部和收藏爱好者,纷纷打电话或来信,有的欲购买他手里的宝贝,有的向他请教收藏 “红色经典”的经验。四川省高级人民检察院的蔡良忠专门来信,想收购范建政收藏的文革中的红书,被他婉言谢绝了。

  刚开始,范建政手里的那些宝贝还能保存到书橱和柜子内,但时间长了,收集的“红色经典”越来越多,原来的一间楼房根本放不下。 2000年7月,他将书屋搬到了位于十里望乡范庄村的老家平房大院内,建成了自己的红色书屋。除了正房,院内所有的侧房都装满了书。踏进这个大院,只见西屋、南屋内全部成了红色经典的世界:屋内四面的书架上,摆满了马、恩、列、斯、毛等伟人的著作及文革时期出版的毛主席语录,墙壁上挂满了各种伟人的画像,门口一台古香古色的旧式三唱机,正播放着怀念毛泽东的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吧,对“红色经典”书籍的钟爱,使他对红色经典歌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关革命歌曲的各种唱片、磁带、光碟,他都一并收购。为了听文革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他费劲周折,收购了两台旧式三唱机。闲暇时,也总忘不了翻出那些原版旧式唱盘,在三唱机上播放几曲,自我陶醉一番。村民们渐渐地也成了书屋的常客。闲暇时,他们不再聚在一起打扑克、拉呱,而是往范建政的书屋跑。如今,为了节省空间和便于保存,范建政又花5000多元购买了电脑,将经典歌曲全部保存到了电脑当中。现在,他的“红色书屋”已被禹城市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期间,当地许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来到范建政的红色书屋,观看各种挂图,阅读经典书籍,缅怀革命烈士,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了买书、藏书,为了心中的“红色”追求,30年来,范建政跑遍了鲁、豫、黑等全国20多个省 (市、自治区),寻遍了这些地方的旧书摊、文化市场和废品收购站,行程达25万多公里。

(责任编辑:林斌)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