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故居名上屋场,座落于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小山冲中、房屋系泥砖青瓦,土木结构,是南方常见的普通农家住房。现有十三间半民房。其中瓦房十间、茅草房三间,为毛泽东同志的父亲毛顺生所建。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1910年秋,毛泽东立志救国救民,为寻求真理,离家外出求学。1920年毛泽东父母相继去世,以后他弟妹也跟随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曾几次回故乡。1925年偕夫人杨开慧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并在此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27年回乡考察农民活动。1959年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探望,视察了故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看了故居和父母坟墓,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1966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回韶山,居住在滴水洞。 毛泽东故居,1929年曾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破坏,1950年以后经多次修葺恢复原貌。1961年4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经党中央批准将“旧居”改称为“故居”。室内陈设尽可能按照毛泽东当年在此居住时的原样布置,有些用具系原物。屋前有毛泽东少年时代劳动过的田地、禾场、游泳的池塘等。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建在毛氏宗祠旁,原称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建于1964年,1982年改为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邓小平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纪念馆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采用农村房屋的外貌,城市园林的风格建造,依山就势,高大自然,展室高大、宽敞、明亮,以亭台、小桥,回廊相连,显得十分雅致堂皇。 馆内主要陈列毛泽东的生平业绩,共分8个室。 第一室:介绍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由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为一个民主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 第二室:介绍他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革命活动;第三室:介绍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致力于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的情况; 第四室:介绍他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到农村,发展革命力的革命实践活动的情况; 第五室:介绍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党中央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实行人民战争,取得抗战胜利的情景; 第六室:介绍他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与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艰苦奋战,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情况; 第七室和第八室:介绍了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国际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与第三世界团结合作,提高新中国的威望的情况。 纪念馆还有一室介绍毛泽东一家六位亲人为革命献身的光荣事迹。
(责任编辑:admin)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