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对红色经典有着特殊的情结。那个年代,能一睹红色经典算是莫大的享受,其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更是年轻人竞相模仿的对象。几乎涵盖各种媒介手段和艺术样式的红色经典,帮助那个年代塑造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社会生活气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英雄主义情怀和情结。
其实,到今天,红色经典也没有过时,没有失去应有的时代意义。
红色经典所蕴含的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执着、对光明的向往,以及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等崇高的精神品质,不仅凝聚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并且已经积淀为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在当代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实力得到极大提升,然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却没有跟上脚步,信仰被打破,出现一系列错误的价值取向,这时候就需要红色文化来进行积极引导,荡清污浊之气。换言之,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从红色经典中汲取养分。
并非当代年轻人“背叛”了红色经典,而是当今文化的多元化,使红色经典并不能像以往那样占据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位置。在老一辈人时代,精神食粮相对匮乏,红色经典恰恰满足了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发展,时下人们面临的选择更加多样。而一些红色经典太严肃、太一成不变了,作品中那种“高大全”的形象无法得到年轻读者的认可,自然激发不了年轻读者的兴趣。革命英雄铮铮铁骨的一面能感染人,柔情似水的一面更能感动人。在人物塑造中,有血有肉的人才更贴近生活,更深入人心。
在当今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挑着不同的人生重担,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每个人都难免会出现空虚、失落、颓废,甚至道德沉沦的情绪。这些并不可怕,但它需要一种物品来润滑,需要一种营养来滋养,使人们用微笑来面对人生,从而改变人生。红色经典应该挑起这副重担。创作者应该主动向读者靠齐,创新写作手法,以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形式,向他们传递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时代使命。
“彩传盛世 情动湖湘”红彩信、红短信、红视频制作传播活动无疑就是这样一种创新的方法。它为红色经典注入了人性化和现代元素,即将红色经典作为整体的文化撕成碎片,迎合了时下人们“碎读”性思维的特性,从而使其变得无限轻盈,谁都可以推动它;又将红色文化鲜活地融入今天年轻人的生活,从而使其变得无限鲜活,谁都可以接受它。这种创新,让红色经典在新的时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得到不断传承。
(责任编辑:邹玉玲)- 09-16
- “宅童”折射公共服务软肋
- 09-16
- 明码标价的情感节目“伤不起”
- 09-15
- 网友议中年空巢:孤独何止中秋
- 09-15
- “地沟油”产业链并非不可斩断
- 09-14
- 孩子慈父为何不是群众“慈官”
- 09-14
- 官员有无私生子岂是私事
- 09-13
- 专家不过是鉴宝江湖的小鱼虾
- 09-13
- 给残疾代课教师一个名分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