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这是《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文章的标题。这样的发问是残酷的,但毫无疑问,这样的发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普遍而现实的意义。
日前,浙江德清海久电池公司被曝向村庄排放污水致数十名村民血铅超标,公司的解释是因为“职工下班离厂没有洗澡换衣服”,是偶发事件,而当地环评部门和政府对其环境影响问题早已知情。(5月15日《北京晨报》)
看到海久堪称“辉煌”的历史,不得不说,这样的解释不荒唐。在2010年年初,环评部门和当地政府便已知晓海久公司存在环境问题,然而浙江省环保厅官网上却显示为“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顺利通过了上市环保审查。既然海久公司有能力让程序上极为严格的上市环保审查形同虚设,随便找个借口搪塞一下村民,又何足挂齿?
德清不是第一个因为污染而被关注的小城,在环境污染版图上,安徽怀宁,浙江台州,湖南常德……从2009年至今,我国已连续发生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重金属污染”昭示着不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艰难起步,也见证着乡村的日益凋零,以及包括生存权在内的公民基本权利的萎缩。
荒唐的不是污染企业经不起常识推敲的解释,而是已然丧失执政伦理和道德底线的权力。在每一个重金属污染的地区都能发现,本该为民做主的政府成为污染企业的娘家人,本该担当环境污染监管之责的环保部门,却沦为污染企业的最佳搭档。权力失范之下,博弈的失衡在所难免,那些污染企业要么毫发无损,要么被重拿轻放。
可怕的不是政府在某一种行为上误入歧途,而是整个执政伦理和价值观扭曲。“上市和百姓健康哪个更重要?”地方政府之所以选择前者,并非头脑发热,而是因为他们坚信,这才是权衡利弊之后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在这个价值颠倒的语境下,一些地方政府恐怕已经无力回答:什么事情是不荒唐的。
“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这是《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文章的标题。这样的发问是残酷的,但毫无疑问,这样的发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普遍而现实的意义。
(责任编辑:邹玉玲)
- 相关阅读:
-
“被精神病”是一种政治生态症
给贪官当女下属是个危险的活儿
- 07-13
- 政府别在物价面前“熟睡”或“装
- 07-13
- 莫等吃不起猪肉了才想起临时抱佛
- 07-12
- 杨毅:姚明退役后将如何发展
- 07-12
- 从赵忠祥到董卿都念错这个字?
- 07-11
- 李咏妻子出任春晚总导演为何引热
- 07-10
- 富二代女为何残忍撞死亲生母亲?
- 07-09
- 美媒称姚明退役到底是真是假?
- 07-09
- 北大教授为何总爱发“奇谈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