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网友拍案 >

好!就让地产来拯救中国教育吧

2011-06-11  本文来源于人民网-强国社区    作者:周蓬安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地产拯救中国教育”,并非什么坏事。只是在房价、低价均居高不下的情况之下,中央政府要把握好土地出让的力度,否则又会给地方政府创造拼命抬高地价的理由。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工作和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会议要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国务院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考虑,是因为国家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一直未能兑现此前的承诺,因为根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到2000年,国家财政教育性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可实际上,2000年中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仅为当年GDP总额的2.87%。十三年后的2006年,这个比例才首次突破3%,达到3.01%。该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投入的重视下,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了3.48%的历史最高水平。

  去年5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虽然将实现4%的目标又推迟了12年,但中央对实现目标的信心,显然较1993年增加了百倍。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仅剩下一年半的时间了;而本届政府也只余下20个月的任职时间,要想实现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目标,国务院显然有了较强的紧迫感。如果没有其他的资金渠道,恐怕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因为土地的“国有”性质,所有土地出让的净收益,理应通过投入公共服务,让人民从中得到实惠。此前,财政部和住建部曾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应当按照当年实际缴入国库的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相关规定项目后,严格按照不低于10%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保障性工程建设。这些保障性住房,就是为了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如今,国务院针对各级财政资金较为紧张,4%目标难以实现的现实,将土地转让收益和毫不相干的教育经费捆绑在一起,算是中国政府的一大创新。按比例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计提教育基金,让地产拯救中国教育,有利于实现4%的目标,对于壮大教育资源,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地产拯救中国教育”,并非什么坏事。只是在房价、低价均居高不下的情况之下,中央政府要把握好土地出让的力度,否则又会给地方政府创造拼命抬高地价的理由。

 

(责任编辑:邹玉玲)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