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网友拍案 >

《金陵十三钗》:靠什么记忆历史

2011-12-20  本文来源于红网    作者:单士兵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阿多诺这样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在南京犯下屠城的人类灾难,足以让金陵这座石头城,像奥斯威辛一样,成为一块灵魂救赎的庄严圣地。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则说:“奥斯维辛之后只能写奥斯维辛的诗”。这意味着,今天我们也应该谱写好南京那段悲壮的史诗,来让它向人类传递良知的凛然长存。

金陵十三衩海报

  “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阿多诺这样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在南京犯下屠城的人类灾难,足以让金陵这座石头城,像奥斯威辛一样,成为一块灵魂救赎的庄严圣地。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则说:“奥斯维辛之后只能写奥斯维辛的诗”。这意味着,今天我们也应该谱写好南京那段悲壮的史诗,来让它向人类传递良知的凛然长存。

  现在,《金陵十三钗》正在向公众铺陈这段历史记忆。这是张艺谋的艺术表达,这个已被称为“国师”的电影人,早年曾让人看到过艺术的勇敢与良知。但是,这些年,张艺谋带给公共的印象,就是在商业诉求中日渐庸俗沉沦,不断沉醉在华丽色彩的情欲包装与媚权叙事中,渐然进入深度价值迷失状态。这一回,他关于南京那场历史灾难的记忆,能不能承担起公共情感对历史责任的文化期待呢?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