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网友拍案 >

网民何以同情“故宫小毛贼”?

2012-03-20  本文来源于扬子晚报    作者:梁江涛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石柏魁盗窃罪重与轻的判决,已然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群体的事,人们聚焦一审判决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集体焦虑。“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5·8”故宫展品被盗案19日上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石柏魁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1.3万元。(今日本报A14版)

  “故宫失窃案”一审槌落,网上一片热议。值得关注的是网民几乎一边倒的同情小毛贼,认为判得过重。网友认为,被告人本身并不会飞檐走壁,他只是碰上了故宫管理漏洞而已。说此案社会危害性极大,认定为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重判13年,显失偏颇,于法无据。

  “故宫失窃案”暴露出国家级博物馆的管理漏洞。一个打工仔,居然避开故宫内上万摄像头、公安局联网的总控室,躲过武警与大量人防人员以及防盗犬,窃得多件珍贵展品,由此引出的“十重门”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故宫管理水平如此低级,国宝放在这里,如何能让人放心?!

  石柏魁盗窃罪重与轻的判决,已然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群体的事,人们聚焦一审判决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集体焦虑。“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司法判决要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不仅结果上要公正,而且必须确保判决过程正义。因此,司法审判的过程,应基于人们的共同心理需求,确保现代文明社会对程序正义要求的底线。就像金融之弊不能总靠极端案例来推动改革一样,公正适当的判决也不能总靠民意来推动改变,这不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原本模样。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