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若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草根们当下的境遇,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这句名言,怕是再合适不过。
正在人民网上进行的“《人民论坛》杂志中国成功草根到底几何”的调查,有力佐证了这一点。调查虽未结束,已可初见端倪。参加投票的网友,高达89%的自述为无权无势无关系背景的“草根”。自我认同显现了一致性,但“草根族”对同一问题的判断却呈极端的分歧——在“草根成功的难度”选项上,36.9%的受访者认为在“上升”,而选择“下降”的受访者比例为41.7%。(以上数据根据4月28日21时的调查结果整理)
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人们的真实心态。说“最好”,因为在我们身边,“草根英雄”屡见不鲜,十九世纪“美国梦”典型的“阿尔杰式神话”——凭借勤奋就能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例子,在中国有不少现实版。无论是下海当个体户,还是搞起承包经营,无论是考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无论是炒股票还是技术创业,不少草根把握住时代机会、改变着自身命运。
另一方面,对大多数人而言,那种无力感、无助感也日渐增强。上面提到的关于“草根成功的最大障碍”的调查表明,受访者对“腐败等不良风气”及“起步资金缺乏、无人相助”和“就业、教育、公共服务等机会不均等”意见最为集中。
现实中,我们时常看到,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资源的力量对成功之路的影响正明显加重。“穷”正在成为“穷”的原因,向上流动的通道看上去“条条通罗马”,实际上“处处输在起跑线”,看上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增加了机会,实际上官员子弟可能通过“内部招录”等途径“近水楼台先得月”;看上去大学一再扩招有利于大家,高考加分政策增加了更多机会,但实际上存在不少权势阶层的花样“加分”……对草根们来说,机会看得见却难属于自己,这是最大的不满,最坏的环境。
草根向上“突破”成功,需要有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个人发展机会,有公正清廉和开放的社会机制保障个人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向上流动。现实中,这两大条件均遭遇了“肠梗塞”的尴尬。城乡壁垒的难以一体、“效率优先”的发展战略,社会建设的严重滞后,使财富与资源的分配产生不公,机会出现不平等,利益分享机制也开始扭曲。
而现在还有一种“恶性流动”的担心。当大学教授“刺激”学生“40岁挣不到4000万元就别来见我”时,人们这才惊觉,多年的物质崇拜教育下,社会已完成了对“成功标准”的片面塑造。一面是对“成功”的强烈追求,一面是向上流动通道逼仄,其可能引发的最坏后果是:要么让社会阶层继续固化下去——“用了18年的奋斗才能和你坐一起喝咖啡”,也可能奋斗的年头还要更长;要么一些人铤而走险——用违法手段淘取“第一桶金”,去挑战不公平的向上流动。而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个社会都将陷入危境。
“阿尔杰神话”说到底更像是神话。一个社会里的成功者永远只可能是少数人,这是常识。但一个好的社会,是通过“阿尔杰神话”让绝大多数人看到希望,而不是让人对个人奋斗产生无望乃至排斥心理;一个好的社会,就是要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流动机制,否则可能引发社会结构性矛盾,令发展有倒退之险。这同样也是一个常识,需要正视、警惕和规避。
(责任编辑:邹玉玲)- 相关阅读:
-
两会还应多关注“草根代表”
- 03-27
- 优酷+土豆,会不是有苦的土豆?
- 03-26
- 致最近很忙的杜甫的一封信
- 03-23
- 养老金入市到底是福还是祸?
- 03-22
- 赵文卓何必要与甄子丹死磕
- 03-21
- “跑车女警”是花瓶还是鱼缸?
- 03-20
- 网民何以同情“故宫小毛贼”?
- 03-19
- 用工市场悄现“短工化”现象
- 03-19
- 外国人丢东西总引起人的羡慕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