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来一个新生命降
发青的两腮上留着黑黑的胡茬,浓眉下的那双眼睛笑起来憨憨的。
若不是那身灰色军装,朱敏眼里的父亲更像是农民,而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红军之父”和八路军总指挥。
1940年12月,14岁的朱敏在延安见到了自出生后就分别的父亲。
年过半百的朱德对女儿爱怜有加。他喊着女儿的乳名,给她看一直贴身揣着的女儿的照片。
“四旬”,这个让朱敏一直觉得奇怪的乳名,是朱德四十得女的纪念。也是在40岁那年,朱德奉党组织命令结束留学,从莫斯科回国参加北伐革命。
在迎来一个新生命降临的同时,这位半生苦苦追寻救国之路的革命者,终于循着他远涉重洋所找到的理想开始了革命实践,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川北山区一个佃农家庭。“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23岁那年,他离开四川来到云南讲武堂。
名义上为清政府培养新军人才的云南讲武堂,实际上已成为培养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毕业后的朱德作为蔡锷将军麾下的年轻军官,先后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因屡立战功升任“靖国军”少将旅长。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护国战争打倒了袁世凯,但取而代之的仍旧是天下混战、民不聊生。他不无忧虑地写道:“问沙场战骨,几人归是奇男,英雄两字空流血;叹中国版图,诸君各怀异志,政客多门枉用心。”
苦闷中,朱德渐渐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1922年,拒绝了旧识杨森、刘湘力邀加入川军所许以的高官厚禄,36岁的朱德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脱下戎装,到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德国去留学。
一个本可坐享名利的高级将领,为何能毅然抛下一切远赴异国?一个背负着全家族“做官才能不受欺负”期望的俊才,为何选择了在当时的中国几乎看不到前途的共产主义?
朱敏说:“父亲这么做,为的就是追寻光明,追寻真理。”
在谈到与自己走过相似道路的刘伯承时,朱德曾对女儿说:“旧式军人不要紧,当过军阀也不要紧,那是历史时代所赋予的特定身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紧的是你在特定时代里追求什么,个人权欲还是民众权益。追求不同,最后的结局就不同。我和刘伯承在特定时代中有一样的追求,最终我们走到了一起。”
出国之前,朱德在上海找到了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老国民党党员和旧式军官的经历,让他的入党申请遭到了陈独秀的拒绝。
一到德国,朱德就直奔中共旅欧总支部领导人周恩来的住处,向这位比自己小12岁的共产党人再次提出入党的请求。
从此,朱德先是以秘密党员的身份在德国、苏联学习工作,后又回国参加北伐,把滇军军中的军官教育团培养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1927年8月1日,带着这支部队,朱德与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主力部队南下广东惨遭失败,浩浩荡荡的两万大军只剩下不足2000人。朱德果断带领余部西进,插入敌人力量薄弱的粤赣湘边山区。
连连受挫的情绪笼罩着这支转战千里的队伍。有人不辞而别,有人带着一个班、一个排公然离队。
10月下旬,部队抵达江西安远天心坪时,朱德召开全体军人大会。
“要继续革命的,跟我走!”朱德慷慨陈词。
“跟朱军长走!”回声响彻山谷。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朱德明确提出了“一定要跟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找个地方站住脚”的思想,第一次把他早在苏联学习时就有过的“上山打游击”的想法付诸实践。随后,部队又进行了以部分党团员分配到各连队、加强党的基层工作为主要内容的“赣南三整”。
1927年的秋色分外浓重。毛泽东、朱德,两位至此还未曾谋面的巨人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着惊人地相似的探索。新型人民军队的雏形和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他们的探索之中渐渐清晰。
第二年4月,朱德引兵井冈,率工农革命军第1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即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中国革命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很长一段时期里,“朱毛红军”4个字成为了人民军队的代称,成为了出现在老百姓歌谣里、国民党电文里的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率领着这支队伍的朱德,把一生献给了党。
1976年7月,90岁的朱德在临终前向女儿交代说:“我的事你们不要担心、不要管,党和国家来管。你们一定要听党的话……”
此前他曾多次嘱咐:我没有自己的家产,一切都要交给国家。
按照他的心愿,他的全部存款2万元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交给了党组织,生前用过的物品全部捐给了博物馆。
(责任编辑:林斌)- 12-06
- 装修 fff - 博文预览
- 12-06
- 家具 家居装修六步骤(上) - 博文预
- 12-06
- 家具 家具店名
- 11-11
- 北京台湾士林生煎包单人餐
- 08-29
- 高精图:中国军方首次公开夏级战
- 08-29
- 实拍朝鲜海军妹妹
- 06-01
- 当雷锋遇上素颜宅男女神
- 05-27
- 为人处世72招
- 05-27
- 51条经典红段子
- 05-27
-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