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牺牲前后

2012-02-17  本文来源于未知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黄道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著名的革命烈士。192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师大党支部书记,积极参与领导北京的爱国学生运动。北京“三一八”惨案后,奉命回江西开展革命活动。

黄道牺牲前后

  黄道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著名的革命烈士。192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师大党支部书记,积极参与领导北京的爱国学生运动。北京“三一八”惨案后,奉命回江西开展革命活动。他和方志敏、邵式平一起领导了弋(阳)、横(峰)暴动,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闽北革命根据地和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曾任赣东北省委常委、 省苏维埃政府代主席、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闽北分区区委书记, 闽赣省委书记、新四军军分会委员、东南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等职,他学识渊博、豁达老成、理论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坚韧不拔而又胆大心细,赢得了江西人民的尊敬和爱戴,陈毅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

  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后,黄道在闽赣地区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经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为开展东南地区党的工作和加强党对新四军的领导,是年 12月14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项英担任分局书记兼军分会书记,曾山为东南分局副书记,陈毅为军分会副书记,黄道为军分会委员,后又增补为东南分局委员。1938年1月6日,项英率新四军军部机关抵达南昌三眼井高升巷1号,9日正式对外办公。随后,叶挺军长到达南昌。1月 10日晚,黄道从闽北来到南昌,向项英、陈毅汇报工作, 并参加东南分局会议。会后 ,黄道留在南昌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领导的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团长由饶守坤担任。黄道随即和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一起,前往部队驻地,宣读改编命令,并向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老同志颁发银质纪念章。他把部队送别后,即回到南昌供职,后又兼任东南分局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他在江西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协调抗战内部党派关系,参加保卫大江西的工作,成绩卓著,深为党内外所赞许。

  1939年3月,日寇大举进攻南昌,国民党江西当局仓惶撤退,却故意不通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命令江西省保安处,要集中全市所有车辆作疏散之用。对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车辆可以征用,对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可以“便宜行事”,事后可诡称是伤兵乘机闹事。黄道通过地下党员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作好应变准备:将车辆集中起来,将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武装起来,并率领办事处全体人员安全撤离南昌,迁往吉水县的三曲滩,避免了一场类似平江惨案的惨案。

  1939年4月,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决定迁往上饶。此时,恰遇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东南前线视察,黄道与曾山在浙江金华迎接。黄道调驻赣办事处两部汽车,一个警卫排护卫周恩来住的金华中国旅行社,保证了周恩来的安全,粉碎了国民党的阴谋破坏。他还精心安排了周恩来在金华接见闽浙赣三省的省委书记,与他们研究和部署了三省的工作。尔后,他又陪同周恩来到江西上饶、吉安。4月18日,黄道与周恩来在江西樟树分手,周恩来返广西桂林,黄道赴皖南新四军军部。但在途经江西铅山县河口镇时不幸染疾,住进河口大同旅社治病。这时,国民党特务、警察经常在旅社进进出出,最后策划了暗杀黄道的阴谋。5月23日,上饶集中营特务头子张超密派特务黄玉成、吕鹤年等伪充招待,买通为黄道治病的国民党第三战区重伤院医生,趁机给黄道注射了毒药针,害死了黄道。黄道时年仅39岁。 当黄道还一息尚存时,他敲着床板,大骂蒋介石、汪精卫阴谋反共和妥协、投降的可耻行径。他还对守护在身边的陈清风、胡金魁、徐莲娇等人说:“要抗战到底,革命到底”。

  黄道牺牲后,中共中央东南局、新四军军部极为震惊和悲痛。5月25日, 中共中央东南局发出《关于悼念黄道同志的通知》,指出:“他的死,不但是党的损失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损失”,号召“东南党的同志,在前线在后方更加忠勇地奋斗而完成黄同志未竟之功”,“学习黄道同志一贯来忠实党的利益的布尔什维克的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决定在赣东北、在闽浙边开追悼会,派曾镜冰代表东南局慰问其家属。中共福建省委也发出关于举行黄道同志的追悼会及报告会的通知,并“建议东南局责成赣东北及闽浙边的党选择适地建立纪念方志敏及黄同志的纪念碑”。陈毅得知这一噩耗后,奋笔写了《纪念黄道同志》一文,对黄道一生的革命业绩作了高度评价,特别赞扬了黄道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历史功绩:“1935年春方志敏同志殉难之后,一面是赣东北根据地转为游击区,一面是抗日先遣队转为游击部队,东南半壁的领导责任完全落在黄道同志一个人身上。在三年游击战争环境中,贡道同志尽了他毕生的绝大努力,也发挥了他无比的革命的天才,浙东南、赣东北、闽北三大地区的党务、军事、政治、民运诸工作都在中共闽赣省委领导之下进行的,黄道同志恰是省委领导重心,在与我党中央三年隔绝的情形下,在进攻者长年的包剿下,黄道同志能独立支撑,顽强坚持,终于完成了保持革命阵地保持革命武装保持革命组织的光荣任务,所以尔后以一支强有力的部队编入新四军来适应抗战之爆发,这是黄道同志对革命对民族的绝大的贡献。”同时,项英对黄道之死作了详尽了解和指示,曾山对黄道后事作了具体安排。东南局派出曾镜冰、陈丕显代表东南局慰问黄道亲属和主持悼念活动。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特务头子张超假惺惺送来挽联花圈。在河口,广大群众冒着坐牢的危险前来参加吊唁和追悼会。由于国民党方面放出狂言,不许黄道遗体在江西安葬。闽北老区人民怀着对黄道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东南局、新四军军部和福建省委提出要求,将黄道遗体运至闽北崇安县(现武夷山市)长涧源安葬。东南局和军部批准了这一要求。

  长涧源距离福建省委所在地只有3华里路。村子四周是崇山峻岭,峰峦连绵,北出温岭关就是江西省铅山县境内,距河口镇有100余里。黄道在闽北领导革命斗争达7年之久。长涧是黄道长期居住过的地方,他和这里的人民结下了极其深厚的感情。长涧源的群众自愿献出保存多年的寿材,挑选4名最有技术的木工,日夜赶制一具最大的棺木;又经群众公决,把长涧源最好的一快“风水宝地”,让给黄道作为安葬之所,并安排有经验的土工,赶挖墓穴,建造坟墓。

  接着,老区选派几十位身强力壮的人员抬着枕木,专程到铅山县河口镇迎接黄道的灵柩。那时,长涧源至河口,基本上是山间小道,其间要翻越一道温岭关,地势险要、行走艰难。他们日夜兼程,于6月3日赶到河口接灵。6月4日,黄道灵柩离开河口。他们发扬出大力、吃大苦的精神,抬着黄道灵柩踏上返回闽北老区的路,翻过一山又一山,越过一关又一关,有组织地轮番肩抬,不让黄道灵柩受摇晃,确保了黄道灵柩平平安安向闽北老区走来。

  黄道灵柩到达温岭关口时,坑口一带数十名干部群众徒步到20里外的关口迎灵。人们见到黄道灵柩时,含泪跪在灵柩两旁,一边大声痛哭伤不止,一边大声痛骂国民党顽固派毒害黄道的滔天罪行。沿途群众见黄道的灵柩经过,也都挨门挨户自发进行跪灵路祭。

  6月6日,黄道的灵柩抵达长涧源村。中共福建省委和闽北特委为黄道同志设立灵堂,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代表陈丕显,福建省委和闽北特委曾镜冰、王文波等,黄道的妹妹及儿子参加守灵。参加悼念的干部群众有数百名。出葬时,长涧源村庄的两旁挤满了人群,送葬队伍越走越长。

  当灵柩抬到风水宝地进行殡葬时,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点了香,烧了纸,人们都垂下头,鞠躬致哀,沉痛哀悼这位敬爱的革命家。最后,人们在黄道同志的坟墓旁,种下了两行整齐的松柏,祝愿黄道烈士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军于3月间大举进攻福建委所在地坑口。顽军将黄道的坟墓掘开,抛尸山间。闽北老区人民冒着坐牢和杀头的危险,于当天四处寻拾黄道的忠骸,件件收敛起来重新安葬。陈毅同志1943年在《悼念黄道同志》一文中的《附记》中,严正质问国民党顽固派:“据闽北党报告,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军进入闽北山区搜山时,竟将黄道同志的坟墓撬开,断其首以去。哼!顽固派勇于对内报复精神,可谓登峰造极!我必须在此补上一句,请国人公判:这究竟是顽固派的胜利,还是共产党员黄道同志的胜利!”从1939年至1949年的十年间,闽北的干部群众在清明节之际,都会自发地到黄道墓祭灵,表达人们对他的思念。,

  1950年,中央革命根据地访问团闽浙赣分团到闽北长涧源访问时,群众主动做了一个棺木,将黄道的忠骸装殓起来,交给访问团运到江西上饶。1953年,黄道灵柩安葬在上饶信江河畔烈士陵园。在长涧源黄道原墓处,则建立了一座黄道烈士墓亭,作为对黄道烈士的永久纪念。

  黄道遗有三子一女:黄知真、黄知机、黄知琛;黄知慧。当时黄 知真、黄知机已在新四军服务。为使黄道幼子黄知琛免遭反动派的迫害,项英和曾山交待陈丕显:“追悼会后,把知深带到新四军来”。这样,黄知琛就被接到皖南,进了新四军教导队青年队。青年队多为军人和烈士子弟,最大的17岁,最小的10岁。年仅9岁的黄知琛去了以后,编在小班,黄知机当时16岁,在大班。1941皖南事变以前,曾山考虑到黄道儿子的安全,又派人将黄知琛送往福建,跟着曾镜冰领导的游击队打游击。因为那里群众条件好,黄道的威望高,祖母也在崇安,可以得到照顾。黄知机则分配到江苏新四军的部队里,奔上了抗日前线。

  陈丕显按东南局指示,把黄道爱人陈清凤接到了皖南。陈清凤是江西上饶县五府山船坑扁担湾人,1926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闽北分区委妇女部长、闽北特区党委机关党总支书记、组织部长。在战争中负过伤。1934年红军北上后,她留在闽北打游击,曾任闽赣省委妇女部长。在黄道直接领导下,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是一位勇敢的女红军游击队员,并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黄道。1937年,黄道经过几年时间多方寻找原配妻子吴品秀没有结果,闽赣省委保卫局长杨连生(后叛变)说,他“亲眼看见吴品秀被大刀会杀掉了。”于是,经过党组织批准,黄道与陈清凤在石塘结婚。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后,她随黄道调到南昌,任东南分局机关党总支书记。到皖南后,分配在东南局妇女部工作,后派往苏南根据地任巡视员。陈清凤离休后享受厅局级干部待遇。

  黄道是一位教育家,对子女要求严格,教育有方,子女们在革命实践中健康成长。黄知真(现已故)离休前为湖北省省长;黄知机(现已故)离休前任杭州制氧机厂厂长;黄知琛离休前为上饶地区政协联络处副主任,黄知慧曾任鹰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陈洲杰)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