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南洋华侨女杰黄薇(8)

2012-02-24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朴素的衣着,平易的话语,和蔼的微笑,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一位老人。然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人格魅力,使我由衷地敬重她。

  十年动乱中,康生一伙捏造罪名,黄薇被迫接受批判和审查。有的人顶不住走上了绝路,她却十分坦然:“我的历史是自己用行动写出来的,我对自己最了解,如果做过什么对不起党的事想瞒也瞒不过去,没有做的硬逼我承认也办不到。”大冬天她被关在没有暖气,不见阳光的“牛棚”里,不但无法照顾上小学的小儿子,还需要他每天来送饭。一个星期天,因为儿子从家里送来了一杯咖啡牛奶、几片面包和一只煎蛋,“造反派”不能容忍她吃得这么“资产阶级化”,遂决定让食堂派人来“牛棚”售饭,她告诉我:“当时我高兴得不得了,再也不必让孩子一次次为我送饭了。”

  这是一上午她说的一句最富母爱色彩的话。以常人的标准来衡量,她或许不是一个好母亲,她从不以自己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当资本,为孩子谋取些什么,也不为他们的前途操心,一切全凭他们自己去努力。可是,她的孩子们却由衷地尊重她,爱戴她,把她视为自己的益友良师。

  “文革”后期,当年的战友从菲律宾回来找不到黄薇,打听到她和许多当年战斗在海外的老战友都背着“特务”的罪名而被关押审查,有的还被迫害致死,感到非常不平。他们通过联合国给周恩来写信:“黄薇出生入死,怎么可能是特务呢!”是周恩来的关怀,使此案得以全面审查,并被证明是冤假错案。后来,面对“政治历史清白,对敌斗争英勇”的结论,她十分平静地说:“不过是还我原来的面目嘛。”

  个人的功绩以及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她都看得很淡。回首往事,她说:“我一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只是问心无愧,非常坦然。”对国家对社会,她却一如既往地关心,她说:“党风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党的干部一定要为老百姓干实事,作表率。”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