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为民的公仆――张鼎丞

2009-08-13  本文来源于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今天,张鼎丞不愧为我党领导干部中的先进性典型。他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实践了他永远做一名人民公仆誓言。他确实是执政为民的楷模,人民的好公仆。

  张鼎丞是闽西的群众领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建国后,担任福建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后来奉调进京,先后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鼎丞尽管地位高,权力大,但他没有改变自己永远做一名人民勤务员的誓言,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1946年初,在硝烟弥漫的华中地区召开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张鼎丞作了一场精彩的讲话:"我愿永远做工农的勤务员,工农兵是我们的主人。勤务员的任务是:使主人好好的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就是使主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我愿做一个长工,永远为人民服务,一直做到我的主人全体都过上好日子。"

  这篇讲话,是张鼎丞经过延安学习,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升华的结果。张鼎丞经常说,我们所以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主要是我们做的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凡事同群众商量,广大群众拥护,也就是群众所要求的,就是我们制订政策的依据。力量在群众之中,我们要依靠群众,首先就要关心群众。

  张鼎丞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苏维埃政府制订政策,都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考虑到对群众是否有利,群众拥护不拥护。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工作,苏区经济显著发展,群众踊跃参加红军,涌现了"才溪模范乡"等的典型,革命根据地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张鼎丞执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游击战,同时加强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生活,与广大群众建立了不可或离的鱼水关系,从而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游击队送粮食,保护游击队员的安全,正是有群众的舍命支持,才使游击战争能取得胜利。

  战争年代的宝贵经验使张鼎丞更加深刻体会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群众将一事无成。作为党和政府领导干部,应该一切为了群众,为人民谋利益,使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这一条成为张鼎丞的毕生愿望。
(责任编辑:李艺专)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