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部长滕代远

2009-09-07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摆在滕代远面前的是一副烂摊子。 滕代远选择改革旧的管理制度作为突破口,改革旧铁路分线管理制,实行集中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统一的区域管理制度;确定统一运输调度的原则,统一调度报表,实行全国铁路运输的统一调度指挥;统一全国客货运规章,统一全国客货运价,统一实行递远递减政策;统一会计制度,统一铁路财政,由铁道部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各铁路局投资,以保证全路各地区运输能力的平衡;制订并实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及各种专业规章,确保全路技术管理的统一。 为此,滕代远选择以学习苏联作为出路。他不仅聘请了苏联顾问,而且还带队到学习苏联铁路经验有成效的东北铁路局考察学习。 这些措施或多或少带有符合战争需要的烙印,甚至可以说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产物。但在当时,他只能如此,别无选择。而且还应该肯定当时的效果很不错,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何况,滕代远没有躺在苏联经验上吃现成饭,他更多地强调要创新。他选择了毛泽东号机车作为机务包乘包修负责制的试点。 选择毛泽东号机车作为推广包乘包修的试点,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选择。这是东北哈尔滨机务段工人为了感谢毛泽东而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的一台机车,而且这台机车在工人的精心养护下,从1947年1月到1949年2月,安全行驶了约14万公里,月月超过机车运行计划,在1947年东北的劳模运动中曾被评为模范机车组,以后又多次立功。选择这台机车作为试点,其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无法想像的。滕代远特别重视这项工作,亲自接见机车组的同志,他开宗明义地对机车组的同志说,让你们机车组作试点,就是借助毛泽东号机车组这个榜样,进行一次活的生动的负责制教育。通过你们的示范表演和帮助,首先在机务部门把负责制推行开来,继而推动全路各部门的工作。 毛泽东号机车组不愧为机车乘务组的旗帜。通过他们的试点,负责制在全国很快推广开。这又证明滕代远的选择是对的。 人民铁路人民管,人民铁路为人民。这是滕代远考虑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为此,他在1951年就提出了经济核算制是经营管理人民铁路的基本方法。经济核算制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滕代远能在建国初期就提出这种办法,可见他的创新精神。 旧中国的铁路少得可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考虑问题的重点是如何让新中国站稳脚跟。因此,中共中央提出把西北、西南建设作为战略基地。这就成为了滕代远为首的铁道部制定铁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据此,铁道部提出首先新建成渝路、天兰路、来镇路,改建宝天路的工作规划。 修建成渝铁路,倾注了中国几代人的心血。早在1906年,清王朝统治时期,就提出要修建成渝铁路,但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是一事无成。1936年国民党政府成立了成渝铁路工程局,扬言要一气呵成。但屡修屡辍,直到解放前夕,只完成少量土石方及桥隧工程,未铺一根钢轨。滕代远下决心要在自己手里圆中国人民修建成渝铁路的梦。西南解放后仅半年,他就提出了修建成渝铁路而且马上动工的工作要求。1951年7月1日,成渝铁路正式通车。滕代远望着奔驰在铁路上的火车,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滕代远的指挥下,天兰铁路通车了。 在滕代远的指挥下,湘桂铁路来宾至凭祥段通车了。然而,这只是大规模建设铁路的序幕。 建设新铁路,一向是滕代远的追求。在他心目中有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的宏伟设想,这就是:联结华北、西北、西南三大行政区间的交通动脉;增强沿海国防线路;增辟中苏国际通道;联络重要工矿地区及森林的铁道。 这的确是一个宏伟的计划。滕代远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中国人民的努力一定能变为现实。 从1953年起,新线建设迈开了大步。一个个工程开始了,一条条铁路在延伸。每一项工程都同滕代远的心联系在一起,每一条铁路都倾注了他的心血。西北、西南是铁路建
  
  摆在滕代远面前的是一副烂摊子。
  滕代远选择改革旧的管理制度作为突破口,改革旧铁路分线管理制,实行集中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统一的区域管理制度;确定统一运输调度的原则,统一调度报表,实行全国铁路运输的统一调度指挥;统一全国客货运规章,统一全国客货运价,统一实行递远递减政策;统一会计制度,统一铁路财政,由铁道部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各铁路局投资,以保证全路各地区运输能力的平衡;制订并实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及各种专业规章,确保全路技术管理的统一。
  为此,滕代远选择以学习苏联作为出路。他不仅聘请了苏联顾问,而且还带队到学习苏联铁路经验有成效的东北铁路局考察学习。
  这些措施或多或少带有符合战争需要的烙印,甚至可以说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产物。但在当时,他只能如此,别无选择。而且还应该肯定当时的效果很不错,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何况,滕代远没有躺在苏联经验上吃现成饭,他更多地强调要创新。他选择了"毛泽东号"机车作为机务包乘包修负责制的试点。
  选择"毛泽东号"机车作为推广包乘包修的试点,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选择。这是东北哈尔滨机务段工人为了感谢毛泽东而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的一台机车,而且这台机车在工人的精心养护下,从1947年1月到1949年2月,安全行驶了约14万公里,月月超过机车运行计划,在1947年东北的劳模运动中曾被评为"模范机车组",以后又多次立功。选择这台机车作为试点,其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无法想像的。滕代远特别重视这项工作,亲自接见机车组的同志,他开宗明义地对机车组的同志说,让你们机车组作试点,就是借助"毛泽东号"机车组这个榜样,进行一次活的生动的负责制教育。通过你们的示范表演和帮助,首先在机务部门把负责制推行开来,继而推动全路各部门的工作。
  "毛泽东号"机车组不愧为机车乘务组的旗帜。通过他们的试点,负责制在全国很快推广开。这又证明滕代远的选择是对的。
  人民铁路人民管,人民铁路为人民。这是滕代远考虑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为此,他在1951年就提出了经济核算制是经营管理人民铁路的基本方法。经济核算制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滕代远能在建国初期就提出这种办法,可见他的创新精神。
  旧中国的铁路少得可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考虑问题的重点是如何让新中国站稳脚跟。因此,中共中央提出把西北、西南建设作为战略基地。这就成为了滕代远为首的铁道部制定铁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据此,铁道部提出首先新建成渝路、天兰路、来镇路,改建宝天路的工作规划。
  修建成渝铁路,倾注了中国几代人的心血。早在1906年,清王朝统治时期,就提出要修建成渝铁路,但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是一事无成。1936年国民党政府成立了成渝铁路工程局,扬言要一气呵成。但屡修屡辍,直到解放前夕,只完成少量土石方及桥隧工程,未铺一根钢轨。滕代远下决心要在自己手里圆中国人民修建成渝铁路的梦。西南解放后仅半年,他就提出了修建成渝铁路而且马上动工的工作要求。1951年7月1日,成渝铁路正式通车。滕代远望着奔驰在铁路上的火车,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滕代远的指挥下,天兰铁路通车了。
  在滕代远的指挥下,湘桂铁路来宾至凭祥段通车了。然而,这只是大规模建设铁路的序幕。
  建设新铁路,一向是滕代远的追求。在他心目中有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的宏伟设想,这就是:联结华北、西北、西南三大行政区间的交通动脉;增强沿海国防线路;增辟中苏国际通道;联络重要工矿地区及森林的铁道。
  这的确是一个宏伟的计划。滕代远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中国人民的努力一定能变为现实。
  从1953年起,新线建设迈开了大步。一个个工程开始了,一条条铁路在延伸。每一项工程都同滕代远的心联系在一起,每一条铁路都倾注了他的心血。西北、西南是铁路建设的重点,滕代远两次到新线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正当滕代远在铁路战线大显身手的时候,他因病不得不离职休养,但是,他仍然关心着国家的铁路建设,在身体好转的情况下,坚持半天上班半天休息。
  1959年庐山会议后中国的政治气候发生了不应有的逆转,党内斗争阶级斗争化,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作为彭德怀的老战友,滕代远虽然没有受到直接牵连,但他对彭德怀知之甚深,他认为彭德怀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忠诚于党的事业。参加革命后,运筹帷幄,驰骋沙场,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不相信彭德怀会反党。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能是沉默以对。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身体不好的滕代远从疗养院回到北京,耳闻目睹,他熟悉或共同战斗过、生活过的一大批党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被打倒,全国陷入一派混乱。滕代远感到茫然。他闭门不出,很少与人来往。在家里,他沉默不语,独自沉思,经常彻夜难眠。他在思考,思考"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目的。他在忧虑,忧虑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滕代远也难免受到冲击。尽管周恩来明确批示,滕代远是革命老干部,谁也不准抄他的家,但他的家还是被抄。他目睹这一切,暗叹此时此刻已没有任何法纪、安全可言。但是滕代远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其他同志。有人要打倒铁道部副部长吕正操,滕代远勇敢地站了出来,他说,我是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铁道部的错误,我应该负责任。
  长期的劳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忧郁,使得滕代远身体越来越差,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1974年11月30日,夫人林一带着孩子到医院探视,已经不能说话的他用手缓缓地写下"服务"两个字,这就算是他的遗嘱。第二天,滕代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0岁。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