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总理的光辉业绩--介绍童小鹏《风雨四十年》

2009-10-04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风雨四十年》第二部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童小鹏同志曾说:"第一部写的是周恩来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部写的是周恩来与人民共和国。"
  《风雨四十年》第二部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童小鹏同志曾说:"第一部写的是周恩来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部写的是周恩来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l994年ll月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一年来重印多次;第二部涉及的面更广,内容更加丰富,受到读者欢迎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部开篇就把召开新政协、组建新中国政府这一伟大的历史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具体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即将成为开国总理的周恩来。由于新中国政府是联合政府,许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参政,而当时他们大多数人在香港。为了让他们安全到达解放区,周恩来煞费苦心进行策划,派钱之光到香港与中共香港分局的方方、潘汉年等办理此事。曾请港英当局发给护照,让他们由西欧经苏联回国。伦敦迟迟不作答复,只好另辟蹊径,分批乘船北上。李济深、郭沫若、沈钧儒等,名气都很大,台湾特务又虎视眈眈,旅途布满荆棘。在港同志细心安排,70多人居然全部安全归来,这真是一个奇迹。政协代表的遴选也是一项复杂工作,在毛泽东领导,周恩来主持下,经过3个月讨论才最后确定。662名代表除共产党员外,还有前清翰林张元济、海军耆宿萨镇冰、老同盟会员张难先、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戊戌变法主要人物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以及国民党的和谈代表、起义将领张治中、傅作义等,反映了我国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曲折历程。在组织政府时,周恩来亲自登门拜访黄炎培,邀他出任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又派薄一波请李书城出任农业部长。民主人士在政府部委负责人中占很大比重,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有人称赞说:  "周总理不愧是周(指考虑问题周到、完善)总理啊!"
  新中国成立时,从国民党接收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经济凋敝,民生艰难。在周恩来、陈云等同志领导下,3年之中国民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接着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周恩来亲率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争取到苏联援助我们建立l 56个重大工业项目,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工农业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8%。毛泽东强调加快速度,一些同志头脑发热,各项指标越订越高,严重脱离实际。周恩来深为忧虑,感到这种冒进倾向必须遏制,提出了反冒进。毛泽东对此非常不满,认为反冒进给群众的热情泼了冷水。在1958年1月召开的南宁会议上,尖锐地批评"右倾保守",指名道姓批评了周恩来。在随后的南方会议上,批评反冒进达到高潮,并上纲为反马克思主义,说周恩来和右派相距"大概50米远"。在强大压力之下,也为了顾全大局,周恩来一再作了检讨。不久召开党的八届二次会议,周恩来准备再作检讨,说他们思想确实右倾保守,  "离右派差50米远"。稿子送给邓小平征求意见。邓小平说,写这么多干什么,把"离右派差50米远"删去。由于批评反冒进,左倾思潮泛滥,导致大跃进和国民经济严重失调,造成"3年困难"。后来毛泽东电感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急了办不成"。l961年以后,实行了周恩来、李富春等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l 965年才完成调整任务,使国民经济继续获得发展。十年动乱期间,国民经济又陷入崩溃的边缘。周恩来和主管经济的同志苦撑危局,才度过难关。1974年四届人大会议上,周恩来又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为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周恩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恩来是举世闻名的大外交家,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和领导者。建国初期,只有苏联等少数国家承认我国,西方帝国主义敌视我们。1954年日内瓦会议,使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周恩来电受到世界的瞩目。这次会议中国代表和各国代表广泛接触,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图谋。随后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l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是没有被西方大国所左右的一次国际会议。会上某些国家代表攻击共产主义,出现了一股逆流。
  周恩来采取和解态度,提出"求同存异",终于拨正了会议的航向。印度总理尼赫鲁电说,中国总理的讲话是权威的。许多外国记者对周恩来更是赞扬备至,说他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欢呼声和掌声"。这次会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为了把友谊之路铺向非洲,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恩来亲率中国代表团访问非洲10国,所到之处,受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使非洲国家了解中国,中国得到更多的朋友。1972年的中美解冻,改变了世界格局,更是石破天惊的大事。中美两国对立20多年,要化干戈为玉帛并非易事。毛泽东、周恩来下了决心,周恩来运用杰出的外交手腕,经历了许多戏剧性的情节,当基辛格秘密来华谈判成功后,中美两国同时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国,这一消息使许多人目瞪口呆。周恩来、尼克松签字的《上海公报》.发表时,世界为之震惊。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电是周恩来非凡外交才能的具体表现。
  本书透露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毛泽东、周恩来与台湾当局交往,是很精采的一节。50年代中期,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毛泽东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会上公开提出"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不久,中央成立对台工作小组,李克农、罗瑞卿负责,徐冰参加。罗青长、童小鹏、凌云做具体工作。周恩来一直是对台工作的领导人,他亲自接见台湾当局派来的新闻记者和秘密来访的人物。1958年,美国要国民党从金门、马祖撤出军队,划峡而治,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事实。在毛泽东领导下,周恩来亲自指挥金门炮战,以有限的军事行动维持中国内战的态势。当时实行的是"联蒋抵美"的政策,毛泽东请章士钊给蒋介石写信,告诉他中共的这一政策,台湾当局心领神会,拒绝美国要他们从金、马撤退,使美国的阴谋不能得逞。1960年,章士钊衔命赴港,向台湾当局转达中共关于和谈的信息。行前周恩来在童小鹏陪同下,在北戴河寓所与章作了长谈,把中共的和谈条件和做法详细作了说明。60年代初,台湾已多次来人,彼此电都有所了解。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多次指示把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一是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二是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三是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须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四是双方互不派特务。中共的条件,蒋介石、陈诚、蒋经国实际上电是赞成的。陈诚曾经通过有关渠道向周恩来、张治中表示:要相信他的人格,他不会违背民族大义,也就是不会让台湾分裂出去,做民族的罪人。1965年陈诚病逝,遗嘱一反当时惯例,一未谈反共,二未谈反攻大陆。周恩来在一次高级民主人士的会议上说,这是我们几年来对台通气工作、传话传信的结果,说明我们的工作有效果,有影响。
  周恩来在文革中如何忍辱负重,把动乱限制在最小的范围,该书电有详细的记述。文革初期,大批老干部被揪斗,到处查抄机密档案。周恩来不得不到处"救火",童小鹏就是"救火队员"之一。红卫兵查抄陈云的家,要揪斗李强游街,对班禅进行武斗,都是童小鹏受命去解围的。那时,许多老同志对"文革"意见很大,常到总理值班室发牢骚。周恩来知道后,生怕会给这些老同志带来麻烦。他让秘书周家鼎转达三句话:心中无他,积极革命;实事求是地检查;特别是不要承认是三反分子。他又亲自给老帅、副总理、部长们写信,让周家鼎送给他们看,并让他们签名后带回。信的大意是:你们一定要十分注意言行,不要说过头话,不要做过头事,不要增加"文革"的困难,不要节外生枝,不要叫人家抓住把柄。总之,要他们谨慎言行,小心处事。周家鼎先后到过陈老总、李先念、李富春、贺老总、余秋里、谭震林那里。他们看了信都很感动,认为这是周总理对他们最大的关怀与爱护。当周家鼎拿回来那封签有老帅们名字的信退给周恩来时,他欣慰地笑了,随即把信销毁。周恩来还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巧妙的斗争,使得国家机器能在十分困难之中运转,免致遭到更大的灾难。这方面的事迹也是十分感人的。
  《风雨四十年》是了解、学习、研究周恩来的优秀读物,值得我们认真一读。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