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光辉的一生

2009-10-06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湖南辰溪人。1926年就读于上海国立政治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转移至奉贤。1928年秋,任中共奉贤县委书记。
  刘晓(1908~1988)
  湖南辰溪人。1926年就读于上海国立政治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转移至奉贤。1928年秋,任中共奉贤县委书记。1929年,发动奉贤庄行农民武装暴动,因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而失败。同年7月,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发行部工作。因住所查出宣传品而被捕,次年刑满出狱。1930年底任中共江南省委秘书长。1931年4月再次被捕,经组织营救获释。1932年调往福建苏区,任代理书记等职。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后,任工农红军一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6年11月,任红军前敌指挥部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
  1937年,中共中央派他到上海恢复和重建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成立三人团,作为中共上海的领导机构。这时,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为加强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成立群众工作委员会,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群众组织和发动起来。成立文化、职业、妇女、学生和工人等各界救亡协会及团体;建立各种宣传队、演剧队、慰劳队、运输队出版抗日救亡书报,演唱抗日救亡歌曲、戏剧,在全市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11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江苏省委,任省委书记。认真贯彻党的白区工作方针,深入基层,实现群众工作公开化、合法化。在工厂举办工人劳工夜校,以教学的方式,发动工人投入抗日救亡斗争。推动建立和增强银钱业业余联谊会、华联同乐会、益友社、职业妇女俱乐部、保险业业余联谊会等团体,以联络、团结和组织广大店职员工开展抗日活动。组织义演、义卖活动为难民和新四军征募捐款和物资,收容、教育难民,并组织1300余人参加新四军。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全面沦陷。坚持勤学、勤业、交朋友方针,要求党员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更加关心群众生活,更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以隐蔽精干、灵活分散的方式,开展罢工、怠工、窝工等斗争,团结工商业者,抵制日本"以战养战"的经济掠夺政策。
  1942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转移至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1943年,中共中央决定取消中共江苏省委,任中共中央华中局敌区工作部(后称城市工作部)部长。1944年7月,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副部长。1945年当选中共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中央委员。
  1946年2月,由延安重返上海,继续领导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民党统治区中共城市工作的基本方针,制定了一系列不同特点的斗争。成立工人、学生、妇女、教师等各种团体,以推动争取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联系社会上著名爱国进步人士同社会各阶层、各民主党派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1946年6月,组织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赴南京请愿,并开展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掀起著名的六二三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运动。1947年5月,发动震动全国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各界人民运动相互配合,此起彼伏,波澜壮阔,遍及6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政府处在全民包围之中。1947年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1948年初,赴香港,举办沪、宁、西南等地区中共地下党员负责人的学习班,总结经验,确定今后任务,为迎接上海等地解放作了准备。1949年3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长。他致函要求中共上海地下组织,要求做好反对国民党当局破坏,保护工厂、学校,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配合解放军里应外合解放上海;解放后尽快恢复生产,配合接管,保证完整地解放上海。
  上海解放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第二书记兼组织部长。1955年2月,任中国驻苏联大使。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中央委员。1963年任国务院外交部常务副部长。1967年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